支那省别全志(共18册)
资料编号:KW2135
文件格式:djvu
文件大小:662M
丛书主编: 东亚同文会
出版时间: 1898
书籍内容提要:
《中国省别全志》,共十八卷,各卷章节大同小异,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各项: 一、总论:各地沿革、面积、人口、气候、民俗、军事概况、对外关系等 二、 都市:通商口岸、主要城市及各县城 三、贸易 四、交通:铁公路、船运、邮政与电信 五、农林渔牧 六、工矿 七、商业与金融 八、度量衡 每卷约一千余页,图、表、文兼具,并附有地图。南天书局出版全套18卷(册),22公分高,皆绿皮精装,印刷清晰,纸质优良。就学术的立场而言,其为珍贵罕有的中国各省区全面性调查报告,资料之丰富详实,迄今仍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及现代史学者,无论是全国性的综合研究或者各区域的分别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诚为近代中国研究最深资料丛书之一。
目录介绍如下:
01广东省(附香港澳门).djvu 43.01 MB 02广西省.djvu 41.83 MB 03云南省.djvu 34.73 MB 04山东省.djvu 50.74 MB 05四川省.djvu 36.58 MB 06甘肃省(附新疆省).djvu 37.75 MB 07陕西省.djvu 27.61 MB 08河南省.djvu 34.32 MB 09湖北省.pdf 24.84 MB 10湖南省.djvu 46.19 MB 11江西省.djvu 34.72 MB 12安徽省.djvu 31.31 MB 13浙江省.djvu 26.24 MB 14福建省.djvu 42.79 MB 15江苏省.djvu 48.73 MB 16贵州省.djvu 26.00 MB 17山西省.djvu 27.62 MB 18直隷省.djvu 47.80 MB
目次 第一編 總說 第一章 槪說 = 1 第二章 位置及地勢 = 18 第一節 位置及面積 = 18 (1) 位置 = 18 (2) 面積 = 18 第二節 沿革 = 19 第三節 地勢及地質 = 20 (1) 地勢 = 20 (2) 山脈 = 21 (3) 河流 = 22 (4) 地質 = 23 第三章 人口及住民 = 27 第一節 人口 = 27 第二節 住民 = 28 第三節 農民 = 30 (1) 衣 (2) 食 (3) 住 (4) 勞動狀態 (5) 農家の經濟(一日の生活費 ― 大農家の經濟 ― 中農家の經濟 ― 小農家の經濟) 第四節 敎育 = 40 第四章 氣候 = 42 一 槪說 = 42 二 各地氣候 = 44 (1) 成都及重慶 (2) 成都 (3) 重慶 (4) ?中(保寧) 第二編 交通 第一章 槪說 = 55 第二章 陸路 = 62 第一節 槪說 = 62 第二節 一般陸路 = 64 第一 槪說 = 64 第二 湖北四川路 = 66 一 槪說 = 66 二 宜昌(湖北省)より萬縣に至る(山路) = 67 (一) 槪況 = 67 (二) 沿道の狀況 = 69 三 巴東(湖北省)より萬縣に至る(沿江路) = 87 (一) 槪況 = 88 (二) 沿道の狀況 = 88 (1) 巴東より巫山に至る = 88 (2) 巫山より安康に至る = 91 (3) 巫山より夔州(奉節)に至る = 92 (4) 夔州より雲陽に至る = 95 (5) 雲陽より萬縣に至る = 98 四 萬縣より成都に至る = 101 (一) 槪況 = 101 (二) 沿道の狀況 = 105 (1) 萬縣より梁山に至る = 105 (2) 梁山より大竹に至る = 108 (3) 大竹より李渡河に至る = 111 (4) 李渡河より南充に至る = 112 (5) 南充より蓬溪に至る = 115 (6) 蓬溪より太和鎭に至る = 118 (7) 太和鎭より趙家渡に至る = 120 (8) 趙家渡より成都に至る = 124 第三 重慶成都路 = 127 一 槪說 = 127 二 重慶成都大路 = 127 (一) 槪要 = 127 (二) 沿道の狀況 = 129 (1) 重慶より永川に至る = 129 (2) 永川より隆昌に至る = 134 (3) 隆昌より資中に至る = 138 (4) 資中より資陽に至る = 139 (5) 資陽より簡陽に至る = 141 (6) 簡陽より成都に至る = 143 三 重慶成都小路(遂寧經由) = 145 (一) 槪要 = 145 (二) 沿道の狀況 = 145 (1) 重慶より合川に至る = 145 (2) 合川より遂寧に至る = 146 (3) 遂寧より成都に至る = 149 第四 貴州四川路 = 152 一 槪說 = 152 二 貴陽より重慶に至る = 152 (一) 槪要 = 152 (二) 沿道の狀況 = 154 三 ?陵より貴陽に至る = 159 (一) 槪要 = 159 (二) 沿道の狀況 = 160 (1) ?陵より彭水に至る = 160 (2) 彭水より恭灘に至る = 167 (3) 恭灘より沿河(貴州省)に至る = 173 (4) 沿河より貴陽に至る = 178 四 黔江より?陵に至る = 178 (一) 槪要 = 178 (二) 沿道の狀況 = 178 (1) 咸豊(湖北)より黔江に至る = 178 (2) 黔江より恭灘に至る = 181 (3) 恭灘より?陵に至る = 186 第五 雲南四川路 = 187 一 槪說 = 187 二 雲南四川東大路 = 189 (一) 槪要 = 189 (二) 沿道の狀況 = 189 (1) 貴州省境より赤水河(地名)に至る = 189 (2) 赤水河より敍永に至る = 191 (3) 敍永より納溪に至る = 196 三 雲南四川西大路 = 204 (一) 槪要 = 204 (二) 沿道の狀況 = 204 (三) 都市 = 207 四 昆明より會理に至る = 210 (一) 槪要 = 211 (二) 沿道の狀況 = 212 (1) 金沙江司より河口に至る = 212 (2) 河口より會理に至る = 214 五 會理より東川(雲南省)に至る = 217 (一) 槪要 = 217 (二) 沿道の狀況 = 219 六 會理より漢源に至る = 221 (一) 槪要 = 222 (二) 沿道の狀況 = 222 第六 陜西四川路 = 243 一 槪說 = 243 二 西安(陜西省)より成都に至る = 244 (一) 槪要 = 244 (二) 蜀の棧道 = 245 (1) 槪說 = 245 (2) 七盤關より朝天鎭に至る = 249 (3) 朝天鎭より昭化に至る = 252 (4) 昭化より劍閣に至る = 255 (5) 劍閣より梓潼に至る = 258 (三) 蜀の棧道より成都に至る = 260 (1) 槪要 = 260 (2) 梓潼縣より白馬關に至る = 261 (3) 白馬關より成都に至る = 266 三 安康(陜西省)より重慶に至る = 269 (一) 槪要 = 270 (二) 沿道の狀況 = 270 (1) 安康(陜西省)より紫陽に至る水路 = 270 (2) 紫陽より毛?關に至る = 274 (3) 毛?關(陜西省)より田?河(四川省)に至る = 276 (4) 田?河より大竹河に至る = 278 (5) 大竹河より城口に至る = 279 (6) 城口より萬源(太平)に至る = 281 (7) 萬源より東鄕に至る = 284 (8) 東鄕より綏定に至る = 288 (9) 綏定より三匯に至る = 289 (10) 三匯より渠縣に至る = 293 (11) 渠縣より廣安に至る = 294 (12) 廣安より合川に至る = 296 (13) 合川より重慶に至る = 298 第七 川西陸路 = 299 一 槪說 = 299 二 成都より松潘に至る = 300 (一) 槪說 = 300 (二) 沿道の狀況 = 305 (1) 成都より灌縣に至る = 305 (2) 灌縣より汶川に至る = 306 (3) 汶川より茂縣に至る = 308 (4) 茂縣より松潘に至る = 312 三 松潘より綿陽に至る = 320 (一) 槪說 = 320 (二) 沿道の狀況 = 323 (1) 松潘より平武に至る = 323 (2) 平武より綿陽に至る = 329 四 成都より康定(打箭爐)に至る = 334 (一) 槪說 = 334 (二) 沿道の狀況 = 334 (1) 成都より雙流に至る = 334 (2) 雙流より新津に至る = 335 (3) 新津より?峽に至る = 337 (4) ?峽より名山に至る = 338 (5) 名山より雅安に至る = 341 (6) 雅安より天全に至る = 342 (7) 天全より瀘定を經て康定に至る = 344 五 瀘定より雅安に至る = 350 (一) 槪說 = 350 (二) 沿道の狀況 = 351 (1) 瀘定より淸溪に至る = 351 (2) 淸溪より榮經に至る = 354 (3) 榮經より雅安に至る = 357 六 嘉定より漢源に至る = 359 (一) 槪說 = 359 (二) 沿道の狀況 = 359 七 雅安より嘉定に至る = 365 八 成都より灌縣に至る = 367 第八 川東陸路 = 369 一 槪說 = 369 二 重慶より廣元に至る = 369 (一) 槪說 = 369 (二) 沿道の狀況 = 370 (1) 槪況 = 370 (2) 合川より南充に至る = 371 (3) 南充より?中に至る = 377 (4) ?中より廣元に至る = 385 三 萬縣より重慶に至る = 394 (一) 槪說 = 394 (二) 沿道の狀況 = 394 (1) 萬縣より梁山に至る = 394 (2) 梁山より?江に至る = 394 (3) ?江より長壽に至る = 396 (4) 長壽より重慶に至る = 397 四 ?江より南充に至る = 398 (一) 槪況 = 398 (二) 沿道の狀況 = 398 (1) ?江より隣水に至る = 398 (2) 隣水より廣安に至る = 401 (3) 廣安より岳池に至る = 404 (4) 岳池より南充に至る = 406 五 太和鎭より綿陽に至る = 408 (一) 槪況 = 408 (二) 沿道の狀況 = 409 (1) 太和鎭より射洪に至る = 409 (2) 射洪より三台(潼川)に至る = 410 (3)三台より綿陽に至る = 411 六 三台より趙家渡に至る = 412 (一) 槪說 = 412 (二) 沿道の狀況 = 412 (1) 三台より中江に至る = 413 (2) 中江より趙家渡に至る = 414 七 龍安より昭化に至る = 416 (一) 槪說 = 416 (二) 沿道の狀況 = 417 第九 川南陸路 = 419 一 槪說 = 419 二 瀘縣より各地に至る = 419 (一) 槪說 = 419 (二) 瀘縣より富順に至る = 420 (三) 永川より瀘縣に至る = 426 三 自流井より各地に至る = 428 (一) 槪說 = 428 (二) 隆昌より自流井に至る = 429 (三) 內江より自流井に至る = 432 (四) 自流井より樂山に至る = 433 (五) 自流井より資中に至る = 436 (六) 自流井より隆昌に至る = 438 第三節 鐵道及公路 = 441 第一 鐵道 = 441 一 槪說 = 441 二 建設狀況 = 442 (一) 北川鐵路 = 442 (二) 川漢鐵路 = 443 (三) 成?鐵路 = 444 (四) 計劃中の各鐵道 = 446 (1) 川?鐵路 = 446 (2) 寶成鐵路 = 447 (3) 川湘鐵路 = 447 (4) 川黔鐵路 = 447 第二 公路(自動車道路) = 448 一 槪說 = 448 二 幹線及支線 = 449 (一) 幹線 = 449 (1) 川黔公路 = 449 (2) 川陜公路 = 451 (3) 川鄂公路 = 452 (4) 川湘公路 = 453 (5) 未完成及び修築中の幹線 = 454 (イ) 川康公路 = 454 (ロ) 川甘公路 = 455 (ハ) 川靑公路 = 455 (ニ) 川?東公路 = 455 (ホ) 川?中公路 = 455 (ヘ) 川?西公路 = 455 (二) 支線 = 457 三 建設及經營 = 460 第三章 水路 = 463 第一節 槪說 = 463 第二節 一般水路 = 470 第一 槪說 = 470 第二 揚子江 = 471 一 槪說 = 471 二 金沙江 = 472 (一) 槪說 = 472 (二) 水運 = 474 (三) 橫江 = 474 (1) 槪況 = 475 (2) 水運 = 477 (一) 鹽津, 灘頭間 (二) 灘頭, 橫江場間 (三) 橫江場, 敍州間 (四) 雅?江 = 477 三 長江 (一) 敍州(宜賓)より重慶に至る = 478 (イ) 槪說 (ロ) 灘 (ハ) 都邑 (ニ) 水路里程 (二) 重慶より湖北省宜昌に至る = 485 (イ) 槪況 (ロ) 三峽の民船水路 (ハ) 紅船 (ニ) 三峽の地質 (ホ) 都邑 (ヘ) 水路里程 (ト) 江水增減及流速 第三 揚子江支流 = 514 一 槪說 = 514 二 岷江 = 515 (一) 槪說 = 515 (二) 水路 = 517 (イ) 成都上流地方 (ロ) 成都より嘉定に至る (ハ) 嘉定より敍州に至る (ニ) 成都, 敍州間水路里程 (三) 都邑 = 525 (イ) 成都上流 (ロ) 成都より嘉定(樂山)に至る (ハ) 嘉定より敍州(宜賓)に至る (四) 水運 = 531 (イ) 槪說 (ロ) 民船 (ハ) 貨物 (五) 支流 = 534 (イ) 大渡河 (ロ) 雅江 三 ?江 = 534 (一) 槪說 = 534 (二) 水運 = 536 (三) 民船 = 537 (四) 支流 = 539 (イ) 思濟河 (ロ) 榮溪(中溪河) 四 嘉陵江 = 541 (一) 槪說 = 541 (二) 水路 = 542 (イ) 略陽より廣元に至る (ロ) 廣元より保寧(?中)に至る (ハ) 保寧より順慶(南充)に至る (ニ) 順慶より合川に至る (ホ) 合川より重慶に至る (ヘ) 水路里程 (三) 都邑 = 545 (イ) 重慶より合川に至る (ロ) 合川より順慶(南充)に至る (ハ) 順慶より保寧に至る (四) 水運 = 552 (イ) 槪況 (ロ) 民船 (ハ) 順慶(南充)に於ける水運槪況 (ニ) 保寧(?中)昭化に於ける水運槪況 (ホ) 運賃 (五) 支流 = 559 (1) ?江 = 559 (イ) 水路 (ロ) 水運 (2) 渠江 = 564 五 その他の支流 = 565 (一) 永寧河(納溪河) = 565 (二) 赤水河 = 566 (三) ?江 = 568 (四) 黔江 = 568 (イ) 槪況 (ロ) 水運 (ハ) 民船 六 民船 = 574 (一) 槪況 = 574 (二) 種類及構造 = 574 (イ) 種類 (ロ) 構造 (ハ) 航行 (ニ) 槪數 (三) 貨物及運賃 = 584 上航運賃 = 585 下航運賃 = 585 第三節 汽船航路 = 591 (一) 槪說 = 591 (二) 沿革 = 592 (イ) 槪況 (ロ) 列國の航業 (三) 現況 = 597 (四) 航路 = 601 (1) 槪況 = 601 (2) 宜昌, 重慶間 = 602 (3) 重慶, 敍州間 = 605 (4) 嘉定, 敍州間 = 606 (5) 重慶, 合川間 = 607 (五) 航行規定 = 608 (イ) 川江行船免?章程 (ロ) 般舶 第四章 航空路 = 614 第一節 槪說 = 614 第二節 航空路 = 614 (1) ?蓉線(上海―成都) = 615 (2) ?昆線(重慶―昆明) = 616 (3) 陜?線(西安―昆明) = 617 (4) ?港線(重慶―香港) = 617 (5) ?嘉線(重慶―嘉定) = 617 (6) 重慶. 歐洲間の航空路 = 618 第五章 郵便及電信 = 619 第一節 郵便 = 619 第一 槪說 = 619 第二 郵便線路 = 620 (1) 普通郵便 = 620 (イ) 重慶, 成都線 (ロ) 重慶, 貴陽線 (ハ) 重慶, 萬縣, 宜昌線 (ニ) 重慶,宜賓線 (ホ) 重慶, 合川線 (2) 航空郵便 (イ) 重慶, 成都線 (ロ) 重慶, 昆明線 (ハ) 重慶, 宜昌線 (ニ) 重慶, 桂林線 (ホ) 重慶, 樂山(嘉定)線 (ヘ) 重慶, 貴陽線 (ト) 重慶, 香港線 第三 電信, 電話 = 622 (一) 電信 = 622 (1) 有線電信 = 622 (2) 無線電信 = 624 (二) 電話 = 625 (1) 長距離電話 = 625 (イ) 成?線 (ロ) 川黔線 (ハ) 成嘉線 (ニ) 萬開線 (ホ) 川陜線 (ヘ) 川湘線 (2)市內電話 = 626 (イ) 成都市電話局 (ロ) 重慶市電話局 (ハ) 地方の電話槪況 第三編 都市 第一章 槪說 = 629 第二章 都市槪況 = 630 第一節 省城及開市場 = 630 第一 省城成都 = 630 第二 開市場 = 641 一 重慶(特別市) = 641 二 萬縣 = 665 第三章 縣城及分縣所在地 = 674 第一節 四川第一區 = 674 新都 雙流 溫江 崇慶 ?縣 崇寧 灌縣 彭縣 新繁 新津 第二節 四川第二區 = 694 簡陽 資陽 資中 內江 威遠 榮縣 井硏 仁壽 第三節 四川第三區 = 712 榮昌 永川 江津 ?江 江北 璧山 合川 銅梁 大足 第四節 四川第四區 = 736 彭山 眉山 靑神 來江 洪雅 丹稜 名山 蒲江 ?峽 大邑 第五節 四川第五區 = 754 樂山 ?爲 屛山 雷波 馬邊 峨邊 峨眉 第六節 四川第六區 = 771 宜賓 南溪 江安 興文 長寧 珙縣 慶符 高縣 筠連 第七節 四川第七區 = 787 瀘縣 富順(富順分縣, 自流井) 隆昌 合江 納溪 古宋 敍永 古藺 第八節 四川第八區 = 807 ?都 石硅 黔江 酉陽(酉陽分縣, 恭灘) 秀山 彭水 南川 ?陵 第九節 四川第九區 = 828 忠縣 雲陽 奉節 巫山 巫溪 城口 開縣 第十節 四川第十區 = 845 長壽 隣水 ?江 廣安 渠縣 大竹 梁山 第十一節 四川第十一區 = 861 武勝 岳池 南充 西充 南部 蓬安 營山 儀? 第十二節 四川第十二區 = 879 中江 三台 鹽亭 射洪(射洪分縣, 太和鎭) 蓬溪 遂寧 樂至 安岳 潼南 第十三節 四川第十三區 = 899 金堂(金堂分縣, 趙家渡) 廣漢 什? 德陽 羅江 綿陽 梓潼 安縣 綿竹 第十四節 四川第十四區 = 919 劍閣 昭化 廣元 蒼溪 ?中 彰明 北川 江油 平武 第十五節 四川第十五區 = 944 開江 宣漢 達縣 萬源 通江 巴中 南江 第十六節 四川第十六區 = 959 汶川 理番 茂縣 松潘 懋功 圖版 三峽の一部(四川の水路) = 卷頭 樓橋(四川の陸路) = 卷頭 轎子 = 63 湖北四川路圖 = 66 萬縣成都路圖 = 102 鐵馬鞋子 = 116 重慶成都路圖 = 127 四川の石道 = 128 四川貴州路圖 = 153 自?陵至彭水路圖 = 161 自彭水至恭灘路圖 = 169 萬足及千足圖 = 170 四川雲南路圖 = 188 陜西四川路圖 = 244
第二卷 四川省(下)
目次 第四編 産業 第一章 槪說 = 1 第二章 農業 = 5 第一節 槪說 = 5 第二節 米及雜穀 = 21 第一 槪說 = 21 第二 米 = 22 (1) 水田 (2) 水稻 (3) 灌漑 (4) 灌縣の都江堰 第三 雜穀 = 28 一 麥 = 28 (1) 大麥 (2) 小麥 (3) 製粉業 二 高梁 = 32 三 玉蜀黍 = 32 四 豆類 = 33 第三節 蠶絲業 = 34 第一 槪說 = 34 第二 養蠶 = 35 (1) 槪說 (2) 養蠶地 (3) 蠶種 (4) 飼育法 (5) 桑 (6) 繭 (7) 屑繭及屑絲 第三 生絲及絹織物 = 53 一 生絲 = 53 (1) 製絲業槪況 (2) 各地製絲業 二 絹織物 = 59 (1) 槪況 (2) 各地の絹織物業 第四節 棉花及紡織業 = 62 一 棉花 = 62 (1) 槪說 (2) 品種 (3) 栽培 (4) 産地 (5) 品質 二 紡織工業 = 69 (1) 重慶市の綿織工業 (2) 各地の綿織業 第五節 麻及麻布 = 74 一 麻 = 74 (1) 種類 (2) 産地 (3) 栽培及收穫 (4) 靑麻 (5) 綏定靑麻 (6) 中江麻 (7) 隣水麻(四川白麻) (8) 四川靑麻(?州靑麻) (9) ?都麻 (10) 羊渡溪靑麻 (11) 百子頭麻 二 麻布 = 84 (1) 槪說 (2) 生産高及價額 (3) 生産 (4) 種類及販路 第六節 甘蔗及製糖業 = 87 一 甘蔗 = 87 (1) 槪說 (2) 栽培 (3) 品種 (4) 肥料 (5) 取引 (6) 糖分含有量 二 製糖業 = 96 (1) 槪說 (2) 製糖及販賣 (3) 製糖工業 第七節 茶, 酒, 葉煙草及阿片 = 103 一 茶 = 103 (1) 槪說 (2) 生産 (3) 産額 (4) 栽培 (5) 製茶 (6) 茶戶及茶商 (7) 種類 (8) 包裝 (9) 四川茶 二 酒 = 114 (1) 綿竹の酒 (2) 瀘縣の大?酒 (3) 重慶の紹酒 三 葉煙草 = 116 (1) 槪說 (2) 栽培 (3) 種類 (4) 價格及販路 四 阿片 = 127 (1) 槪說 (2) 罌粟の栽培 (3) 産地及産額 (4) 罌粟栽培の收益 第八節 蔬菜及果樹 = 130 第一 蔬菜 = 131 一 甘藷 = 131 二 芋片(こんにやくだま) = 131 三 搾菜 = 134 (1) 槪說 (2) 産地及種類 (3) 栽培 (4) 病蟲害 (5) 搾菜の製造 (6) 搾菜の?詰 第二 果樹 = 140 一 梨 = 141 (1) 簡陽縣陽春?の梨 (2) 龍泉驛の梨樹 (3) 簡陽の鎭子場, 白家沖の梨樹 二 柑橘 = 143 (1) 成都の柑橘業 (2) 廣漢の連山及金堂, 趙家渡の柑橘 三 バナナ = 147 第三章 林業 = 149 第一節 總說 = 149 第二節 森林 = 149 第一 槪設 = 149 第二 各地の森林 = 150 一 大渡河流域の森林 = 150 二 峨眉山の森林 = 153 三 岷江流域の森林 = 154 (1) 雲杉 (2) 冷杉 (3) 鐵杉 (4) 胡桃 (5) 白楊 (6) 樺木 四 灌縣の材木業 = 157 五 通江地方の森林 = 157 第三節 林産 = 158 一 棕? = 158 (1) 槪說 (2) 産地 (3) 買付 (4) 産額 (5) 品質及製法 (6) 用途及販路 二 木耳 = 163 (1) 槪說 (2) 産地及産額 (3) 栽培及探取 (4) 品質 (5) 用途 (6) 價格 三 竹參 = 167 (1) 槪說 (2) 産額及性質 第四節 林産製造工業 = 170 第一 桐油及木油 = 170 一 桐油 = 170 (1) 槪說 (2) 桐油樹 (3) 桐油樹の栽培 (4) 桐油樹の病蟲害 (5) 製油 (6) 桐油の種類 (7) 産額 (8) 油分及品質 (9) 出廻狀況 (10) 取引 (11) 荷造及諸掛 (12) 用途 二 木油(?油) = 188 (1) 槪說 (2) 産地及産額 (3) 種類及品質 (4) 製法及荷造 (5) 用途及販路 第二 蠟 = 192 一 白蠟 = 192 (1) 槪說 (2) 蟲樹 (3) 蠟蟲 (4) 蠟蟲の飼養 (5) 蠟樹の種類及栽培 (6) 放蠟 (7) 製蠟 (8) 用途及販路 二 黃蠟 = 201 (1) 槪說 (2) 品質 (3) 製法 (4) 用途 第三 生漆 = 203 (1) 槪說 (2) 産額及種類 (3) 採取 (4) 品質 (5) 用途及販路 第四章 畜産業 = 206 第一節 槪說 = 206 第二節 牧畜 = 206 一 槪說 = 206 二 牛 = 207 三 馬, 驢及? = 209 四 羊 = 210 五 豚 = 211 六 鷄及家鴨 = 211 第三節 畜産 = 212 一 生皮 = 212 (一) 牛皮 = 212 (1) 槪說 (2) 種類 (3) 産地 (4) 製法 (5) 用途 (二) 羊皮 = 220 (1) 槪說 (2) 産地及産額 (3) 種類 (4) 價格及取引 (5) 用途及販路 (三) 兎皮 = 231 (四) ?皮 = 233 (五) 雜皮 = 234 二 製革工業 = 237 (一) 成都の製革業 = 237 (二) 重慶市の製革業 = 240 三 羊毛及毛織業 = 242 (一) 羊毛 = 242 (1) 槪說 (2) 産地 (3) 種類及品質 (4) 取引 (5) 産額及販路 (二) 毛織業 = 247 四 鴨毛 = 247 五 豚毛及豚腸 = 250 (一) 豚毛 = 250 (1) 槪說 (2) 産地及産額 (3) 收毛 (4) 種類 (5) 品質 (6) 仕上及荷造 (7) 取引 (8) 價格 (二) 豚腸 = 260 (1) 槪說 (2) 産地 (3) 品質 (4) 製法 (5) 用途及販路 六 獸角, 獸骨及獸油 = 264 (一) 牛角 = 264 (二) 虎骨及豹骨 = 265 (三) 雜骨 = 266 (四) 牛膠及膠渣 = 267 (五) 牛油 = 268 第五章 鑛業 = 270 第一 槪說 = 270 第二 地質 = 272 第三 金屬鑛 = 274 一 金 = 274 (1) 槪說 (2) 産地 二 鐵 = 279 (1) 槪說 (2) 産地 三 銅 = 289 (1) 槪說 (2) 産地 四 銀 = 293 五 水銀 = 294 (1) 酉陽地方の水銀鑛 (2) 鹽源の祿馬堡. 新山の水銀鑛 六 亞鉛及アルミニウム = 294 (1) 會理の天寶山, 一碗水の亞鉛鑛及鉛鑛 (2) 寗南水井灣の方鉛鑛 (3) 鹽邊桃樹灣の方鉛鑛 七 ニツケル = 296 (1) 力馬河のニツケル鑛 (2) 小官河の白鑛山ニツケル鑛 第四 非金屬鑛 = 297 一 石炭 = 297 (1) 槪說 (2) 各地の炭坑 二 石油 = 323 (一) 石油鑛 = 323 (1) 槪說 (2) 産地 (3) 自流井の石油 (4) 四川に於ける石油層 (5) 品質 (二) 製油業 = 327 (1) 重慶に於ける石油精製業 (2) 重慶義生煉油廠 三 石綿 = 329 第六章 鹽 = 331 一 槪說 = 331 二 四川鹽 = 331 (一) 産地及産額 = 331 (1) 槪說 (2) 産地 (3) 産額 (二) 種類及製法 = 334 (1) 種類 (2) 製法 (3) 器具 (三) 鹽制 = 343 (1) 槪說 (2) 鹽稅 (四) 販路 = 349 三 自流井 = 356 (1) 槪說 (2) 地質 (3) 鹽井, 火井, 油井 (4) 採鹽 (5) 品質 (6) 製鹽 (7) 販路 第七章 藥材 = 372 一 槪說 = 372 二 産地及産額 = 374 三 販路 = 386 四 種類 = 387 (一) 重要藥材 = 388 (1) 大黃 (2) 薑黃(黃姜) (3) 五倍子 (4) 蟲草 (5) 花椒 (6) 麝香 (二) 一般藥材 = 404 (1) 柴胡 (2) 常山 (3) 車前草 (4) 陣皮 (5) ?? (6) 乾薑 (7) 羌活 (8) 桔梗 (9) ?草 (10) 枳?子 (11) ?荷 (12) 枳殼 (13) 赤芍 (14) 枳實 (15) 梔子 (16) 金斛斗 (17) 金銀花 (18) 秦? (19) 荊芥 (20) 靑木香 (21) 金燈 (22) ?菜子 (23) 猪? (24) 猪腎 (25) 菊花 (26) 橘絡 (27) 川芎 (28) 川烏頭 (29) 佛手片 (30) 茯? (31) ○子 (32) 海金砂 (33) 藿香 (34) 細辛 (35) 香附 (36) 香? (37) 小茴香 (38) 鮮斛斗 (39) 仙茅 (40) 辛夷 (41) 杏仁 (42) 續斷 (43) 胡黃蓮 (44) 胡蘆巴 (45) 胡麻 (46) 花椒 (47) 黃春 (48) 黃?子 (49) 黃連 (50) 黃蘗 (51) 黃藥 (52) 紅花 (53) 火麻 (54) 甘遂 (55) 甘松香 (56) 甘草 (57) 藁本 (58) ?杞 (59) 鉤藤 (60) 鉤吻 (61) 貫象 (62) 桂 (63) 款冬花 (64) 雷丸 (65) 麻黃 (66) 麥冬 (67) 蒙花 (68) 明黨參 (69) 木斛 (70) 木瓜 (71) 木賊 (72) 木通 (73) 南燭子 (74) 牛膝 (75) 牛子 (76) 女貞子 (77) 巴豆 (78) 白及 (79) 白芷 (80) 百合 (81) 白木耳 (82) 百部 (83) 白芍 (84) 半夏 (85) 草? (86) 貝母 (87) 枇杷葉 (88) ?豆 (89) 紫草 (90) 薄花葉 (91) 蒲黃 (92) 桑寄生 (93) 桑白 (94) 沙參 (95) 沙苑 (96) 蛇牀子 (97) 射干 (98) 升金草 (99) 竹麻 (100) 使君子 (101) 首烏 (102) 鎖陽 (103) 蘇子 (104) 蘇葉 (105) 地錦 (106) 苔脯 (107) 丹參 (108) 當歸 (109) 黨參 (110) 桃仁 (111) 地膚子 (112) 地黃 (113) 地骨皮 (114) 兜鈴 (115) 弔蘭花 (116) 天麻 (117) 天南星 (118) 天冬 (119) 蒼求 (120) 棗仁 (121) 草英○ (122) 草烏 (123) 澤寫 (124) 醉魚草 (125) ○蓉 (126) 杜仲 (127) 獨活 (128) 兎絲子 (129) 冬仁 (130) 通草 (131) 威靈仙 (132) 五加皮 (133) 吳茱萸 (134) 五味子 (135) 烏樂 (136) 雅斗 (137) 牙? (138) 益母 (139) 茵蔯 (140) 罌粟 (141) 鬱金 (142) 郁李 (143) 遠志 (144) ?花 (145) 元參 第八章 工業 = 471 第一 槪說 = 471 第二 電氣工業 = 471 第三 製造工業 = 476 一 陶磁器工業 = 476 ⑴ 槪說 ⑵ 彭縣の磁鹿磁廠 ⑶ ?都陶業槪況 二 硝子工業 = 478 ⑴ 槪說 ⑵ 工場 三 製紙工業 = 483 ⑴ 槪說 ⑵ 來江製紙工業槪況 ⑶ 石子靑紙廠 ⑷ 屛山の製紙業 ⑸ 巴縣の製紙 ⑹ 樂山の嘉樂造紙廠 四 曹達工業 = 489 ⑴ 硝井 ⑵ 同益曹達廠(彭山縣) ⑶ 嘉裕曹達廠(樂山縣) ⑷ 茂縣の硝石工業 五 せつけん工業 = 491 ⑴ 重慶のせつけん工業 ⑵ 瀘縣のせつけん工業 ⑶ 成都の主要せつけん製造工業 六 燐寸工業 = 495 ⑴ 槪說 ⑵ 江北の江巴火柴官廠 七 罐詰製造業 = 498 第四 印刷工業 = 499 ⑴ 重慶の印刷業 ⑵ 成都の印刷工業 第五 寫眞製版業 = 501 第六 洋灰工業 = 501 第五編 經濟 第一章 貿易 = 503 一 槪說 = 503 二 輸出貿易 = 519 三 輸入貿易 = 520 第二章 財政 = 524 一 槪說 = 524 二 縣財政 = 531 三 稅務 = 533 (1 ) 中央稅 = 533 (2) 省稅 = 534 (3) 縣稅 = 537 四 公債 = 537 第三章 金融 = 541 一 山西票號 = 541 二 錢莊 = 542 三 銀行 = 549 四 手形交換所 = 568 五 其の他の金融組織 = 572 (一) 銀公司 = 573 (二) 信託公司 = 573 (三) 儲蓄會 = 573 (四) 典當業 = 573 (五) 保險業 = 575 (六) 倉庫業 = 576 (七) 合作金庫 = 578 六 通貨 = 580 (一) 四川省に於ける初期の通貨 = 581 (二) 光緖二十七年より民國十七年に至る間の通貨 = 581 (三) 民國十八年より民國二十四年に至る間の通貨 = 583 (四) 四川省に於ける法幣政策の實施狀況 = 586 (五) 各銀行, 錢莊の法幣使用額 = 588 (六) 新補助貨幣 = 588 第四章 度量衡 = 591 一 槪說 = 591 二 舊度量衡 = 591 三 新度量衡 = 597 (一) 重慶に於ける新舊度量衡對比率表及物價換算表 = 597 (二) 萬縣の度量衡 = 600 (三) 成都の度量衡 = 603 第六編 歷史及名勝 第一章 歷史 = 605 第一節 古代より淸代に至る = 605 一 序說 = 605 二 先史時代と開國傳說 = 606 三 戰國及秦漢時代 = 608 四 蜀の建國 = 613 五 兩晋南北朝時代 = 616 六 唐代の劍南道 = 620 七 前蜀及後蜀 = 624 八 宋代の四川 = 628 九 元代の四川行省 = 632 十 明代の四川 = 635 十一 明末淸初の四川 = 637 十二 結語 = 640 第二節 民國時代 = 640 一 鐵道國有の亂 = 640 二 小軍閥の混戰 = 648 三 共産軍の侵入 = 653 四 蔣介石の四川征服 = 657 第二章 名勝 = 659 第一節 名勝古蹟 = 659 一 四川の名稱 = 659 二 巴蜀の史傳, 特に蜀の名義 = 661 三 蜀錦, 巴緞と諸葛孔明の淸廉 = 662 四 孔明廟と八陣圖竝に詠史詩歌 = 666 五 古柏, 老柏四川の樹木 = 670 六 四川省の人物, 名官及び流寓 = 671 七 忠臣の王尊, 孝子の王陽 = 675 八 蜀の列女傳 = 676 九 蜀の仙釋 = 677 十 司馬相如の立志成功と蘇氏三大文豪 = 677 十一 唐詩選と蜀の史傳及風物 = 679 十二 四川の藥品, 茶及櫻桃 = 688 十三 蜀の鹽井 = 691 十四 重慶の過去と現在の一斑 = 692 十五 四川の都會 = 695 十六 峨眉山 = 695 十七 四川省の古諺及形容の語 = 696 十八 支那印刷史上の蜀につきて = 697 第二節 峨眉山 = 698 一 槪說 = 698 二 位置及名稱 = 699 三 山水 = 702 四 氣候 = 706 五 二峨, 三峨, 四峨の諸山 = 707 六 寺院 = 708 七 峨眉十景 = 713 八 佛光と佛燈 = 715 九 物産 = 716 十 交通 = 718 十一 峨眉登山 = 722 索引 = 1-42 圖版 四川の山田 = 卷頭 自流井の鹽井 = 卷頭 農具(一) = 18 農具(二) = 19 農具(三) = 20 海靑輾 = 22 四川省都江堰灌漑區域圖 = 26 紡績 = 70 四藏に送る茶 = 113 重慶郊外罌粟畑 = 127 重慶郊外罌粟の花 = 128 桐樹 = 171 桐? = 176 蠟樹 = 192 蠟樹 = 193 蠟實 = 195 白? = 199 西川省龍安附近の金砂層 = 274 四川省龍安附近に於ける砂金採取 = 279 鐵熔鑛爐 = 280 銅熔鑛爐 = 291 石炭 = 299 コ-クス? = 300 炭坑(一)(二) = 304 鹽井(一)(通牛溪) = 332 鹽井(二)(合州) = 333 鑿井器, 製鹽器(一) = 338 鑿井器, 製鹽器(二) = 339 鹽井(三)(自流井) = 357 鹽井(四)(自流井) = 358 自流井の鹽水輸送管 = 360 自流井及貢井鹽場圖 = 371 黃草, 花椒, 牛膝 = 373 蟲草, 麝香 = 383 羌活, 甘草 = 383 大黃 = 389 蟲草 = 398 常山(コクザマ) = 405 羌活(シシウド) = 407 枳殼(カラタチ) = 409 芍藥 = 410 靑木香 = 413 川芎 = 416 川芎の根(灌縣産) = 417 茯?(會理産) = 418 黃連 = 426 紅花 = 427 麥門冬 = 433 巴豆 = 438 白芷(ヨロイグサ) = 439 半夏粉(?中産) = 440 半夏 = 441 貝母(ハハユリ) = 442 當歸 = 452 天麻 = 455 天冬 = 457 澤潟(オモダカ) = 459 澤潟の實(灌縣産) = 460 杜仲(マサキ) = 461 通草(アケビ) = 462 吳茱萸 = 464 鬱金(ウコン) = 468 製紙工程の一部 = 485 丞相祠堂 = 670 成都城 = 672 白帝城 = 685 峨眉山頂 = 699 峨眉山中(其の一) = 701 峨眉山中(其の二) = 702 附圖 四川省全圖 = 卷尾
第七卷 甘肅省·寧夏省
目次 第一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地理的特相 = 1 第一節 槪觀 = 1 第一款 位置及境界 = 1 第二款 土地·面積 = 4 第二節 地形及地質 = 8 第一款 甘肅省の地形及地質 = 8 第一 地形 = 8 一 山系 二 水系 第二 地質 = 12 一. 原生代地層(皐蘭系) 二. 中部奧陶紀層(平凉頁岩砂岩系) 三. 泥盆ゴトランド紀層(南山系) 四. 石炭紀層(臭牛溝石灰岩及羊虎口系) 五. 二疊紀層 六. 二疊三疊紀層(西大溝系) 七. 侏羅紀來炭層(龍鳳山系及窯街系) 八. 白堊紀層(紅溝砂岩及梨園溝系) 九. 第三紀層(固原層及甘肅層) 十. 第四紀層(安寧系及馬蘭黃土) 十一. 火成岩 第三 地文 = 20 一. 唐縣期 二. 黃水期 三. 淸水期 四. 板橋期 五. 後皐蘭期 第二款 寧夏省の地形及地質 = 22 第一 地形 = 22 一. 山脈 二. 水系 第二 地質 = 23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氣象·水文及災荒 = 26 第一節 氣象 = 26 第一款 總說 = 26 第一 氣候區 = 26 第二 氣候 = 27 第二款 氣溫 = 28 第一 溫度 = 28 第二 四季 = 30 第三 降雪期 = 31 第四 降霜期 = 31 第五 結氷期 = 32 第三款 氣壓と風 = 32 第一 氣壓 = 32 第二 風 = 33 第四款 降水 = 35 第一 雲量 = 35 第二 濕度 = 36 第三 雨日 = 37 第四 雨量 = 38 第二節 水文 = 41 第一款 槪說 = 41 第二款 統計 = 42 第一 水位 = 42 第二 流量 = 43 第三 含沙量 = 43 第三節 災荒 = 44 第一款 旱水災 = 44 第一 被害狀況 = 44 第二 降雹次數 = 46 第二款 地震 = 47 第一 發震頻度 = 47 第二 震災年表 = 51 第三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動植物 = 56 第一節 動物 = 56 第一款 總說 = 56 第二款 獸類 = 56 第一 西南奧區系 = 56 一. 靈長目 二. 食肉目 三. 齧齒目 四. 偶蹄目 第二 西北邊區系 = 62 一. 食肉目 二. 齧齒目 三. 偶蹄目 第三款 鳥類 = 65 第一 西南奧區系 = 65 第二 西北邊區系 = 65 第二節 植物 = 67 第一款 總說 = 68 第二款 黃河以東―秦嶺山脈·西傾山脈以南 = 69 第一 鍼葉樹 = 69 第二 闊葉樹 = 71 第三款 黃河以西―草原·沙丘の交錯地帶 = 74 第二編 人文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沿革 = 79 第一節 甘肅省の沿革 = 79 第一款 歷代の沿革 = 79 第一 淸朝以前 = 79 第二 淸朝 = 83 第二款 民國以後 = 98 第二節 寧夏省の沿革 = 107 第一款 歷代の沿革 = 107 第一 淸朝以前 = 107 第二 淸朝及民國 = 108 第二款 阿拉善額魯特及額濟納舊土爾扈特二旗の沿革 = 112 一 阿拉善額魯特旗 二 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 第三節 甘肅·寧夏兩省の特殊關係事項 = 114 第一款 槪說 = 114 第二款 甘肅·寧夏兩省に於ける回敎徒と五馬 = 116 第三款 陜甘寧邊區と甘肅省 = 121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民族と文化 = 126 第一節 人口 = 126 第二節 回敎と回敎徒 = 134 第一款 總說 = 134 第二款 回敎の傳來 = 137 第三款 現在の回敎 = 143 第四款 西北回敎の社會 = 150 第三節 人物 = 154 第四節 敎育 = 161 第一款 高等敎育 = 161 第一 內外留學生 = 161 第二 甘肅學院 = 162 第二款 中等敎育 = 163 第一 槪說 = 163 第二 種別狀況 = 164 第三款 初等敎育 = 168 第一 甘肅省 = 168 第二 寧夏省 = 169 第四款 社會敎育 = 171 第一 甘肅省 = 171 第二 寧夏省 = 171 第五款 特種敎育 = 172 第一 蒙藏敎育 = 173 第二 回敎敎育 = 173 第六款 圖書館其他 = 174 第三編 都市 第一章 甘肅省に於ける都市 = 175 第一節 槪說 = 175 第二節 省都 〓 蘭州市 = 182 第一款 位置及沿革 = 182 第二款 市街及人口 = 183 第三款 官公衙及各種施設 = 185 一. 官公衙 二. 敎育施設 三. 寺廟 四. 公共施設 五. 新聞雜誌·通訊社 六. 娛樂施設 第四款 市民生活及民俗 = 188 一. 市民生活 二. 民俗 第五款 氣候 = 189 第六款 交通及通信 = 191 一. 市內交通 二. 市外交通 三. 郵便·電信·電話 第七款 貿易·産業 = 195 一. 商業 二. 金融機關 三. 工業 四. 鑛業 五. 物産 第八款 名勝·古蹟 = 199 第三節 重要都市 = 200 第一款 第一行政督察區 = 200 第一 皐蘭 = 200 第二 臨?(狄道) = 201 第三 楡中(金縣) = 204 第四 ?沙(沙泥) = 205 第五 渭縣 = 206 第六 景泰(大蘆塘) = 208 第七 靖遠 = 210 第八 定西(安定) = 212 第九 會寧 = 214 第十 ?西(鞏昌) = 216 第十一 ?縣 = 218 第十二 臨潭(?州) = 219 第十三 岷縣(岷州) = 222 第十四 永登(平番) = 224 第十五 康樂(設治局) = 226 第二款 第二行政督察區 = 226 第一 平凉 = 226 第二 華亭 = 231 第三 化平(化平川) = 233 第四 隆德 = 234 第五 莊浪 = 236 第六 靜寧 = 237 第七 崇信 = 239 第八 固原 = 240 第九 海原(海城) = 243 第三款 第三行政督察區 = 244 第一 慶陽(安化)附. 鄕鎭 西峯鎭 = 244 第二 涇川(涇州) = 246 第三 靈臺 = 248 第四 環縣 = 249 第五 合水 = 251 第六 寧縣 = 252 第七 正寧 = 253 第八 鎭原 = 254 第四款 第四行政督察區 = 255 第一 天水(秦州) = 255 第二 甘谷(伏羌) = 258 第三 武山(寧遠) = 260 第四 禮縣 = 262 第五 西和 = 265 第六 秦安 = 267 第七 通渭 = 268 第八 淸水 = 269 第九 兩當 = 271 第十 徽縣 = 272 第十一 成縣 = 274 第十二 武都(階州) = 276 第十三 康縣(永康) = 278 第十四 文縣 = 279 第十五 西固 = 282 第五款 第五行政督察區 = 283 第一 臨夏(河州) = 283 第二 永靖(蓮花城) 附. 鄕鎭 小川 = 285 第三 寧定(太子寺) = 286 第四 和政(寧河堡) = 287 第五 夏河(拉卜楞) = 288 第六款 第六行政督察區 = 290 第一 武威(凉州) = 290 第二 民勤(鎭番) = 294 第三 永昌 = 296 第四 山丹 = 298 第五 民樂(東樂) = 300 第六 張掖(甘州) = 301 第七 臨澤(撫彛) = 305 第入 古浪 = 306 第七款 第七行政督察區 = 307 第一 酒泉(肅州) 附. 商埠地 嘉?關 = 307 第二 金塔(王子莊) = 312 第三 鼎新(毛目) = 312 第四 高臺 = 314 第五 玉門 = 316 第六 安西 附, 鄕鎭 三道溝 = 317 第七 敦煌 = 320 第二章 寧夏省に於ける都市 = 324 第一節 槪說 = 324 第二節 省都 〓 寧夏 = 32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官公衙及各種施設 四. 生活及民俗 五. 氣候 六. 交通 七. 郵便·電信·電話 八. 産業·貿易 九. 名勝·古蹟 第三節 重要都市 = 336 第一 寧朔 = 336 第二 中衛 = 337 第三 中寧(寧安堡) = 340 第四 平羅 附, 鄕鎭 石嘴子 = 341 第五 ?口 = 343 第六 靈武(靈州)附. 鄕鎭 吳忠堡 = 345 第七 金積(寧靈) = 346 第八 鹽池(花馬池) = 348 第九 豫旺(平遠)(同心城) = 348 第十 陶樂(設治局) = 349 第十一 紫湖(定遠設治局) = 352 第十二 居延(設治局) = 352 第四編 産業資源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農産資源 = 355 第一節 甘肅省の農産資源 = 355 第一款 農業 = 355 第一 槪說 = 355 一. 農業の地位及趨勢 二. 水利事業及灌漑狀況 三. 土地制度 第二 農業生産形態 = 367 一. 耕地及未墾可耕地面積 二. 土地の價格 三. 士地の利用 四. 農民階級 五. 役畜 六. 肥料 第三 農家及農村經濟 = 374 一. 農戶數 二. 耕作面積 三. 農耕收支 四. 農村の副業 五. 農村經濟狀況 第四 農業建設狀況 = 377 一. 槪說 二. 移民墾殖狀況 三. 合作事業槪況 四. 農事改良狀況 第五 糧食の生産·消費狀況 = 380 一. 支那事變勃發前に於ける生産·消費 二. 支那事變勃發後に於ける生産·消費 第二款 農産品 = 386 第一 食糧品 = 386 一. 米 二. 麥類 三. 燕麥 四. 豆類 五. 雜穀類 六. 甘薯 七. 馬鈴薯 八. 野菜類 第二 嗜好品 = 405 一. 茶葉 二. 葉煙草 三. 罌粟 第三 纖維原料品 = 414 一. 棉花 二. 麻 第四 搾油用農産品 = 420 一. 油菜 二. 胡麻 三. 落花生 第五 養蠶業 = 422 第二節 寧夏省の農産資源 = 423 第一款 農業 = 423 第一 槪說 = 423 一. 農業の地位竝に趨勢 二. 水利灌漑狀況 第二 農業の生産形態 = 430 一. 耕地·未墾可耕地面積 二. 土地の價格 第三 農家及農村經濟 = 431 一. 農戶 二. 經營面積 三. 小作農·自作農·半自作農 四. 農村經濟狀況 第四 農業建設狀況 = 432 一. 槪說 二. 移民墾殖事業 第五 糧食品の生産と消費狀況 = 433 第二款 農産品 = 435 第一 食料品 = 435 一. 米 二. 麥類 三. 燕麥 四. 豆類 五. 雜穀類 六. 馬鈴薯 七. 髮菜 第二 嗜好品 = 443 一. 茶 二. 煙草 三. 罌粟 第三 纖維原料品 = 444 一. 棉花 第四 搾油用農産品 = 446 一. 油菜 二. 胡麻 第五 養蠶業 = 447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林産資源 = 448 第一節 甘肅省の林産資源 = 448 第一款 總說 = 448 一. 森林面積 二. 樹木の種類 三. 森林の所有 第二款 林業の經營 = 449 第一 林政機關 = 450 第二 林業擴充方策 = 450 第三 植林狀況 = 453 第四 各縣の森林狀況 = 454 第三款 林産品 = 458 第一 槪說 = 458 第二 木材 = 458 第三 木炭·薪材 = 458 第四 漆樹·漆 = 459 第五 木耳 = 459 第六 果實類 = 459 第二節 寧夏省の林産資源 = 460 第一款 總說 = 460 第二款 林業の經營 = 462 第一 林政機關 = 462 第二 林業擴充方策 = 462 第三 植林狀況 = 464 第三款 伐木·運材·製材及用途 = 466 第一 伐木 = 466 第二 運材·製材及木材取引竝に用途 = 466 第四款 林産品 = 467 第三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畜産資源 = 468 第一節 甘肅省の畜産資源 = 468 第一款 總說 = 468 第二款 牧畜狀況 = 473 第一 羊 = 473 第二 牛 = 479 第三 馬 = 482 第四 驢 = 484 第五 ? = 485 第六 豚 = 486 附, 牛·馬·豚等の飼養法 = 486 第七 駱駝 = 487 第八 鷄·家鴨 = 489 第九 養蜂 = 489 第三款 畜産品 = 490 第一 羊毛 = 490 第二 豚毛 = 502 第三 駱駝毛 = 503 第四 牛毛 = 503 第五 皮類 = 504 第二節 寧夏省の畜産資源 = 511 第一款 總說 = 511 第二款 家畜の種類 = 514 第三款 畜産品 = 514 第一 羊毛 = 514 第二 その他の家畜毛 = 518 第三 羊皮 = 518 第四 その他の皮革 = 519 第四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水産資源 = 520 第一節 甘肅省の水産資源 = 520 第一款 魚類 = 520 第二款 鹽 = 520 第一 槪說 = 520 第二 鹽政槪況 = 521 第三 産鹽の種類 = 522 第四 主産地の狀況 = 523 第五 運鹽方法 = 526 第二節 寧夏省の水産資源 = 527 第一款 魚類 = 527 第二款 鹽 = 527 第一 鹽政槪況 = 527 第二 各産鹽區鹽質の優劣 = 529 第三 主要鹽産地の狀況 = 529 一 花馬鹽池 二 惠安堡鹽池 第五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藥材 = 531 第一節 甘肅省の藥材 = 531 第一款 槪說 = 531 第二款 藥材の主産地·種類·産額 = 531 一 藥材の主産地域 二 産地·産額 三 各種藥材の市價 第二節 寧夏省の藥材 = 534 一 槪說 二 主要藥材の産地·産額 第六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鑛産資源 = 536 第一節 甘肅省の鑛産資源 = 536 第一款 總說 = 536 第二款 石炭 = 538 第一 蘭北炭田 = 538 一. 皐蘭縣 二. 景泰縣 三. 山丹縣 四. 高臺縣 五. 靖遠縣 六. 臨澤縣 七. 東樂縣 八. 張掖縣 九. 永登縣 一0. 古浪縣 一一. 民勤縣 一二. 武威縣 一三. 永昌縣 一四. 酒泉縣 一五. 玉門縣 第二 ?西炭田 = 549 一. 天水縣 二. 秦安縣 三. 武山縣 四. 甘谷縣 五. 岷縣 大. ?縣 七. 壟西縣 八. 臨?縣 第三 壟北炭田 = 551 一. 華亭縣 二. 固原縣 三. 合水縣 四. 平凉縣 五. 會寧縣 第四 壟南炭田 = 552 一. 武都縣 二. 成縣 三. 徽縣 四. 兩當縣 第五 甘肅省炭田地質及炭層 = 553 第三款 鐵鑛 = 555 一. 靖遠縣 二. 徽縣 三. 兩當縣 四. 成縣 五. 永登縣 六. 山丹縣 七. 西固縣 八. 文縣 九. 禮縣 一0. 武都縣 一一. 鞏昌縣 一二. 景泰縣 一三. 秦安縣 一四. 武山縣 一五. 慶陽縣 一六. 天水縣 一七. 華亭縣 一八. 平凉縣 一九. 酒泉縣 二0. 武威縣 二一. 皐蘭縣 二二. 會寧縣 第四款 金鑛 = 559 一. 酒泉縣 二. 安西縣 三. 敦煌縣 四. 高臺縣 五. 張掖縣 六. 臨澤縣 七. 東樂縣 八. 古浪縣 九. 皐蘭縣 一0. 楡中縣 一一. 靖遠縣 一二. 臨?縣 一三. ?縣 一四. 文縣 一五. 西和縣 一六. 永登縣 第五款 其の他の諸鑛物 = 562 第一 銀鑛 = 562 第二 銅鑛 = 562 第三 鉛鑛 = 563 第四 マンガン鑛 = 564 第五 水銀·鋼砂·砒鑛 = 564 第六 石炭岩 = 565 第七 寶石 = 565 第八 硝石及明礬 = 565 第九 石綿 = 566 第十 油母頁岩 = 566 第六款 石油鑛 = 566 玉門縣油田 一 赤金堡油鑛 二 白楊河村油鑛 第二節 寧夏省の鑛産資源 = 570 第一款 總說 = 570 第二款 石炭 = 571 第一 賀蘭山炭田 = 571 一. ?口縣 二. 靈朔縣 三. 中衛縣 四. 中寧縣 五. 平羅縣 第二 靈南炭田 = 575 一. 中衛縣 二. 寧武縣 三. 豫旺縣 四. 中寧縣 五. 金積縣 第三 狼山炭田 = 580 第三款 鐵鑛 = 580 第一 靈武縣 = 580 第二 平羅縣 = 581 第三 寧朔縣 = 581 第四款 其他の諸鑛物 = 582 第一 銀鑛 = 582 第二 方鉛鑛 = 582 第三 硝石 = 582 第四 天然曹達 = 583 第五 其他 = 583 第五編 工業及商業貿易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工業 = 585 第一節 甘肅省の工業 = 585 第一款 總說 = 585 第二款 工業各說 = 589 第一 纖維工業 = 589 一. 毛紡織工業 二. 棉紡織工業 三. 麻絲·麻布工業 第二 化學工業 = 594 一. 燐寸工業 二. 製紙工業 三. 製革工業 四. 洋灰工業 第三 油脂工業(せつけん及蠟燭製造業) = 598 第四 製粉工業 = 598 第五 窯業(陶磁器) = 599 一. 産地 二. 品質及製造高 三. 陶磁器の市價 第六 嗜好品工業 = 601 一. 煙草製造業 二. 釀造業 第七 機械工業 = 604 一. 蘭州機器廠 二. 甘肅造幣廠 第八 印刷工業 = 605 第九 金屬工業 = 605 第十 電氣工業 = 606 第三款 工業合作社 = 607 第一 槪說 = 607 第二 甘肅省に於ける工業合作社 = 609 一. 蘭州に於ける工業合作社の狀況 二. 天水に於ける工業合作社 第二節 寧夏省の工業 = 616 第一款 槪說 = 616 第二款 絨?類 = 617 第一 寧夏省城の花?子(花毛氈) = 617 一. 槪說 二. 製造法 三. 品質及用途 第二 寧夏省城の?毛氈(絨?) = 620 一. 槪說 二. 製造法 三. 製造額 四. 品質·用途 第三 石嘴子に於ける山羊毛布 = 622 一. 槪說 二. 製造法 三. 品質·用途 第三款 寧夏省城の硯 = 625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商業貿易 = 626 第一節 總說 = 626 第一款 西北貿易の槪念と近況 = 626 第二款 甘·寧の主要商品と市場系統 = 630 第一 地方交易品と移出入品 = 630 第二 甘·寧兩省の市場系統 = 630 一. 皐蘭區 二. ?東區 三. ?南區 四. ?西區 五. 河西區 六. 寧夏區 第二節 重要移出入品及運輸狀況 = 633 第一款 甘肅省の移出入品とその貿易額 = 633 第二款 寧夏省の移出入品及貿易額 = 637 第三款 運輸狀況 = 639 第一 水運 = 640 第二 陸運 = 641 一. 駝運 二. 大車 三. 郵包 四. 自動車 第三 空運 = 645 第四 最近運輸系統の變遷 = 645 第三節 商賈及資本家 = 646 第一款 商賈 = 646 第一 ?商 = 647 第二 醬園 = 647 第三 鹽商 = 648 第四 茶商 = 649 第五 隊商 = 650 一. 隊商の進行力 二. 隊商の運搬力 三. 運搬貨物 第六 行商 = 652 第二款 資本家 = 653 第一 槪說 = 653 第二 資本家の種類及投資方法 = 654 一 資本家の種類 二 投資の方法 第四節 商業機關及商業慣習 = 656 第一款 會館 = 656 第一 槪說 = 656 第二 各地に於ける會館 = 657 一. 皐蘭に於ける會館 二. 平凉に於ける會館 三. 寧夏に於ける會館 四. その他の會館 第二款 羊毛に關する商慣習 = 660 第一 甘·寧羊毛の取引槪況 = 660 第二 洋行の慣習 = 662 一. 買出狀況 二. 內地(奧地)洋行 第三 石嘴子に於ける慣習 = 665 一. 羊毛取引 二. 荷造·運搬 第四 寧夏に於ける羊牙行 = 667 第三款 市 = 668 第一 王村(甘肅)に於ける馬會 = 668 一. 槪說 二. 會日 三. 交易の狀況 四. 會の商慣習 五. 市に於ける牙行 六. 金融に及ぼす影響 第二 寧夏に於ける馬會 = 671 一. 槪說 二. 會日 三. 交易の狀況 四. 商慣習 五. 金融に及ぼす影響 第三 平凉に於ける米糧市 = 673 第四 寧夏に於ける米糧市 = 673 第五 菜市 = 674 第六編 財政·金融及度量衡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財政 = 677 第一節 甘肅省の財政 = 677 第一款 槪說 = 677 第二款 財務行政 = 678 一. 豫算の編成 二. 收支の紊亂 三. 稅收の整理 四. 屯積と民糧 五. 附加稅の整理 六. 農民銀行 第三款 財政收支 = 681 第四款 財政改革 = 683 第一 田賦の整理 = 683 一. 槪說 二. 稅率 三. 徵收方法 四. 整理計劃 第二 簿記制度の改革 = 700 第三 營業稅の徵收 = 700 第二節 寧夏省の財政 = 701 第一款 槪說 = 701 第二款 財政收支 = 701 第三款 稅捐の種類 = 712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金融 = 716 第一節 甘肅省の金融 = 716 第一款 金融沿革 = 716 第二款 金融機關 = 717 第三款 金融市場 = 720 第四款 貨幣市場 = 722 一. 通貨 二. 各種貨幣の兌換方法 第五款 農村金融 = 723 第二節 寧夏省の金融 = 725 第三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度量衡 = 727 第一節 甘肅省の度量衡 = 727 第一款 槪說 = 727 第二款 度量衡統一の經過 = 728 第三款 度量衡統一計劃 = 728 一. 新制度量衡の宣傳 二. 各縣舊制度量衡調査 三. 標本器の製作 四. 各縣度量衡檢定記號の規定 五. 各縣公·民用度量衡器の調査 六. 各縣度量衡器具販賣店の調査 第二節 寧夏省の度量衡 = 735 第一款 度量衡統一工作の經過 = 735 第二款 最近の統一工作 = 736 第七編 交通(甘肅·寧夏)附郵政·電政·航空 第一章 陸運 = 739 第一節 舊陸路 = 739 第一款 主要陸路 = 740 第二款 沿道槪況と交通機關 = 741 第一 沿道槪況 = 741 第二 交通機關 = 743 一. 車輛 二. 馱獸 三. 特種陸運機關 第二節 公路 = 745 第一款 槪說 = 745 第二款 幹線公路 = 747 一. 西蘭公路蘭窯段 二. 甘新公絡 三. 甘川公路(北段) 四. 甘靑公路(蘭享段) 五. 華雙公路 六. 甘寧公路 七. 平寧公路 人. 寧包公路(寧臨段) 第三款 支線公路 = 750 一. ?天支路 二. 天馬支路 三. 靖固支路 四. 永樂支路 五. 安敦支路 六. 徽白支路 七. 金李支路 八. 寧鹽支路 九. 鹽韋支路 一0. 靈韋支路 一一. 滾寧支路 一二. 寧定支路 一三. 金靈支路 一四. 寧靈支路 第四款 豫定公路 = 752 一. 甘川公路南段 二. 成碧公路 三. 張寧公路 四. 酒居公路 五. 武定公路 六. 綏新公路寧夏段 七. 蘭夏公路 八. 靖武公路 九. 固秦公路 一0. 平?公路 一一. 同長公路 一二. ?循公路 一三. 臨寧公路 一四. 固峯公路 一五. 武陽公路 第五款 西蘭·甘新兩公路(西北路線)の運營近況 = 757 第一 路線の狀況 = 758 第二 管理機關及現有設備 = 759 第三 運輸管理及運輸狀況 = 759 一 客運 二 貨物運輸 三 運輸能力 第六飮 甘肅省政府建設廳公路養護隊規則 = 761 第三節 大東亞戰爭勃發後に於ける西北路線の新動向 = 763 第二章 鐵路 = 766 第一節 ?海鐵路未成線(寶鷄-皐蘭間) = 766 第一款 槪要 = 766 第二款 ?海鐵路寶蘭未成段の重要性 = 767 第一 經濟上の重要性 = 767 第二 政治及軍事上の重要性 = 770 第二節 豫定鐵路 = 772 一. 甘新鐵路 二. 甘靑鐵路 三. 甘川鐵路 四. 包蘭鐵路 五. 汾蘭鐵路 六. 臨寧鐵路 七. 長寧鐵路(長安-寧夏) 八. 安敦支線 第三章 水運 = 776 第一節 黃河の水運(上流) = 776 第一款 槪況 = 776 第二款 運輸狀況 = 778 第三款 民船と皮筏子 = 779 第二節 其他河川の狀況 = 781 第一 甘肅省東南部を流るるもの = 782 一. 涇水の上流 二. 渭水の上流 三. 嘉陵江の上流 第二 甘肅·寧夏の中部を流るるもの = 782 一. 額濟納河 二. 白亭河 第三 甘肅省西部を流るるもの = 783 一. 疏勒河 二. 黨河 第四章 郵政·電政 附 航空 = 784 第一節 郵政 = 784 第一款 槪況 = 784 第二款 郵局及代辦所の所在地 甘肅省·寧夏省 = 786 第二節 電政 = 787 第一款 電信 = 787 第一 有線電信 = 788 第二 無線電信 = 789 第二款 電話 = 790 第一 甘肅省 = 790 第二 寧夏省 = 791 第三節 航空 = 791 第五章 甘·寧の旅 = 794 第一節 甘肅東路 = 794 長安·皐蘭間經過地及各地間距離 第一 長武·涇川間 = 795 第二 涇川·平凉間 = 796 第三 平凉·隆德間 = 797 第四 隆德·靜寧間 = 799 第五 靜寧·會寧間 = 800 第六 會寧·定西間 = 801 第七 定西·皐蘭間 = 802 第二節 甘肅南路 = 804 皐蘭·成縣間經過地及各地間距離 第一 皐蘭·?沙間 = 805 第二 ?沙·臨?間 = 806 第三 臨?·渭源間 = 807 第四 渭源·?西間 = 808 第五 ?西·武山間 = 809 第六 武山·禮縣間 = 810 第七 禮縣·西和間 = 811 第八 西和·成縣間 = 811 第三節 甘肅北路 = 812 平凉·石嘴子間經過地及各地間距離 第一 瓦亭·固原間 = 814 第二 固原·靈武間 = 814 第三 靈武·寧夏間 = 818 第四 寧夏·石嘴子間 = 819 第四節 ?縣(陜西)より武山に至る = 820 主要經過地及各地間距離 第一 ?懸·馬鹿鎭間 = 821 第二 馬鹿鎭·淸水間 = 821 第三 淸水·天水間 = 822 第四 天水·甘谷間 = 822 第五 甘谷·武山間 = 822 第五節 包頭より寧夏を經て皐蘭に至る(沙漠行) = 824 主要經過地及各地距離 第一 包頭·臨河間 = 825 第二 臨河·?口間 = 826 第三 ?口·石嘴子間 = 830 第四 石嘴子·寧夏間 = 831 第五 寧夏·中衛間 = 833 第六 中衛·一條山間 = 834 第七 一條山·皐蘭間 = 837 第六節 西蘭公路自動車行(皐蘭より長安ヘ) = 837 第七節 黃河上流を下る(皐蘭より包頭ヘ) = 841 第八編 甘肅·寧夏兩省の歷史及名勝·古蹟 第一章 歷史 = 851 第一節 序言 = 851 第二節 先秦時代の甘肅·寧夏と西戎·??·月氏 = 855 第三節 秦漢時代の甘肅と匈奴·抵羌 = 856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代の甘肅 = 859 第五節 唐の?右道 = 861 第六節 西夏の興亡 = 863 第七節 元·明·淸の甘肅省 = 865 第八節 結言 = 866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名勝·古蹟 = 867 第一節 古蹟 = 867 第一款 燉煌千佛洞 = 867 第二款 節園 = 874 第三款 古酒泉 = 876 第四款 瑤池 = 876 第五款 月牙泉 = 877 第六款 甘泉 = 878 第七款 流沙 = 879 第八款 三危山 = 879 第九款 漢延渠 = 879 第二節 關隘 = 880 第一款 玉門關 = 880 第二款 陽關 = 881 第三款 金城關 = 882 第四款 嘉?關 = 883 第三節 山嶽 = 883 第一款 六盤山 = 883 第二款 賀蘭山 = 884 第三款 ??山 = 885 第四款 皐蘭山 = 886 第四節 寺觀 = 887 第一款 莊嚴寺 = 887 第二款 普觀寺 = 887 第三款 宏仁寺大佛 = 887 第四款 萬壽寺木塔 = 888 第五款 北塔及西塔 = 889 第六款 白雲觀 = 889 第五節 碑碣 = 890 第一款 岳忠武碑 = 890 第二款 淳化閣帖石 = 891 第三款 墩臺 = 891 第六節 景勝 = 892 第一款 小四湖 = 892 第二款 黃河鐵橋 = 892 第三款 靑銅峽 = 893 第四款 鳴沙山 = 894 第五款 西津橋 = 894 第六款 柳湖書院 = 895 圖版 甘肅·寧夏地質圖 = 卷頭 黃河の皮筏(甘肅·寧夏水運) = 口繪 皐蘭の水車(甘肅省農業) = 口繪 蘭州市街圖 = 182 蘭州市街 = 184 蘭州の水汲 = 187 五泉山 = 200 臨?縣城 = 202 ?沙縣城 = 205 渭源縣城 = 207 定西縣城 = 213 會寧縣城 = 215 ?西縣城 = 217 平凉縣城 = 217
第八卷 新疆省
目次 第一編 自然環境 = 1 第一章 地理的特相 = 1 第一節 槪觀 = 1 第一款 位置及境界 = 1 第一. 地理的位置 = 1 第二. 地勢上の位置 = 10 第三. 境界の沿革 = 13 第四. 省境と民族移動 = 18 第二款 面積と土地 = 23 第二節 地形及地質 = 29 第一款 地勢 = 29 第二款 山脈 = 31 第一 崑崙山脈 = 32 第二 天山山脈 = 32 一. 天山本脈 二. 那林喀喇山脈 三. 布古爾山脈 四. 博羅?洛山脈 五. 阿拉套山脈 六. 塔爾巴哈臺山脈 第三 阿爾泰山脈 = 34 一. 大阿爾泰山脈 二. 南阿爾泰山脈 第三款 水系 = 35 一. 塔里木盆地區域 二. 天山山脈區域 三. 準?爾盆地區域 四. 阿爾泰區域 第一 塔里木盆地區域 = 36 一. 塔里木河 二. 渭干河 三. ?墻河 第二 天山山脈區域 = 37 一. 海都河 二. 伊犁河 第三 準?爾盆地區域 = 38 一. 額米爾河 二. 瑪納斯河 三. 洛克倫河 四. 奎屯河 五. 博羅塔拉河 第四 阿爾泰區域 = 39 一. 額爾齊斯河 二. 烏倫古河 第四款 地質 = 40 第二章 氣象 = 45 第一節 總論 = 45 第一款 氣象調査 = 45 第二款 氣候區 = 48 第二節 氣候要素 = 50 第一款 氣溫 = 50 第二款 氣壓と風 = 56 第三款 降雨 = 59 第四款 降雪と結氷 = 63 第五款 四季 = 64 第三章 新疆·靑海兩省の動植物 = 69 第一節 二大奧區と鄕土相 = 69 第二節 野生の馬と驢馬 = 71 一. 野馬 二. ?? 第三節 游牧民と馬乳酒 = 74 一. 酸?子 二. ?子酒 第二編 人文 = 79 第一章 沿革 = 79 第一節 淸朝以前 = 79 附·西域諸國略志 = 84 一. 南道諸國 二. 南道以南の諸國 三. 北道諸國 四. 北道以北の諸國 第二節 淸朝 = 88 一. 自治機關 二. 官治機關 第三節 民國成立後舊國民政府成立前の省制 = 92 新疆省行政組織系統 阿爾泰特設官署 第四節 國民政府(舊)成立後の省制 = 102 第二章 現行省縣行政制度 = 107 第一節 總說 = 107 第二節 省公署及邊防督辦公署 = 112 第一款 省公署 = 113 第二款 新疆邊防督辦公署 = 116 第三節 區縣地方行政 = 119 第一款 特殊行政區制度(區行政長公署) = 119 第二款 縣行政(縣署) = 122 第三款 蒙·哈·回各王公及留住地 = 123 第四款 省內蟠踞の諸政權 = 126 一. 迪化(烏魯木齊)政權 二. 哈密政權 三. 阿爾泰政權 四. 喀什政權 五. 和?政權 第三章 軍隊 = 131 第一節 淸代新疆省に於ける軍隊の編制 = 131 第二節 民國に於ける軍隊の編制 = 135 第四章 民族と文化 = 143 第一節 人口 = 143 第一款 漢代西域の人口 = 143 第二款 第十九世紀末に於ける歐米人の人口推定 = 145 第一 天山南路に於ける人口推定 = 145 一. 村落 二. 城市 三. 游牧民 四. 羅布地方の住民 第二 天山北路に於ける人口推定 = 152 第三款 現在の人口 = 152 第一 人口數 = 152 第二 人口の分布と密度 = 162 第二節 住民 = 164 第一款 總說 = 164 第二款 各種族別人口數及分布の狀況 = 167 第三款 主要種族槪說 = 172 第一 回族 = 172 一. 纏回 二. 漢回(回回) 三. 哈薩克 四. 布魯特 五. 其他の回族 第二 漢族 = 181 一. 兩湖幇 二. 京津幇 三. 甘肅幇 四. 山西幇 五. 雲南幇 六. 陜川幇 七. 三江幇 第三 蒙族 = 184 第四 滿族 = 185 第五 外國人 = 186 第三節 敎育 = 187 第一款 淸朝以前の漢文敎育 = 187 第二款 民國以來の敎育 = 188 第三款 事變前後の狀況 = 191 第四款 國民敎育の趨勢 = 192 第四節 言語 = 195 第一款 總說 = 195 第二款 唐代の言語 = 195 第三款 新疆古語の發見と史學及言語學 = 197 第四款 宋時代の回?言語及文字 = 198 第五款 現代新疆の言語 = 199 第三編 都市 = 201 第一章 總說 = 201 第二章 省都 〓 迪化(烏魯木齊) = 210 第一節 位置及沿革 = 210 第二節 市街及人口 = 211 第三節 官公衙及各種施設 = 213 第四節 市民の生活及民俗 = 214 第五節 氣候 = 215 第六節 交通·通信 = 216 第一款 交通 = 216 一. 交通 二. 航空路 第二款 通信 = 219 第七節 産業·貿易 = 219 第一款 工業 = 220 第二款 農牧業 = 221 第三款 鑛業 = 221 第四款 商業貿易 = 222 第八節 名勝·古蹟 = 223 第三章 重要都市 = 225 第一節 迪化行政區 = 225 第一款 昌吉 = 22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呼圖壁 = 22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三款 綏來 = 22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古蹟 第四款 乾德 = 23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阜康 = 23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六款 孚遠 附·鄕鎭 三臺 = 23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附·鄕鎭三臺 第七款 奇臺 = 23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八款 木壘河 = 23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 第九款 ?善 = 24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古蹟 第十款 七角井(設治局) = 24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節 哈密行政區 = 245 第一款 哈密 = 24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 第二飮 鎭西 = 25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三款 伊吾(設治局) = 255 第三節 伊犁行政區 = 255 第一款 本區の槪說及沿革 = 255 第二款 伊寧 = 25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三款 綏定 = 260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四款 ?爾果斯(拱辰) = 26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鞏留 = 26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六款 博樂 = 26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三. 名勝 第七款 精河 = 26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八款 特克斯(設治局) = 267 第四節 塔城行政區 = 268 第一款 塔城(塔爾巴哈臺) = 26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額敏 = 27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古蹟 第三款 沙灣 = 27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四款 烏蘇(西湖) = 27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和什托落蓋(設治局) = 27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五節 阿山行政區 = 276 第一款 承化(承化寺) = 27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布倫托海 = 280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三款 布爾津 = 28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四款 哈巴河 = 28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五款 吉木乃 = 28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六款 布爾根 = 28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七款 可可托海設治局 = 284 第八款 靑格里河設治局 = 284 第六節 焉耆行政區 = 285 第一款 焉耆(哈喇沙爾) = 28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輪臺 = 28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三款 吐魯番 = 28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四款 尉犁(新平) = 29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若羌(?克里克) = 29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六款 且末(?墻) = 29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七款 托克遜設治局 = 297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八款 庫爾勒設治局 = 29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七節 阿克蘇行政區 = 301 第一款 阿克蘇 = 30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二款 溫宿 = 30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三款 烏什 = 30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四款 阿瓦提 = 30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五款 柯坪 = 30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産業 第六款 拜城 附·鄕鎭 賽里木 = 310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附·鄕鎭賽里木 第七款 庫車 = 31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八款 沙雅 = 31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九款 托克蘇 = 316 第八節 喀什行政區 = 316 第一款 疏附(喀什?爾) = 31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二款 疏勒 = 32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三款 巴楚 = 32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四款 伽師 = 32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英吉沙 = 32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六款 莎車 = 327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七款 葉爾羌 = 32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一般槪況 第八款 澤普 = 33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一般槪況 第九款 麥蓋提 = 33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十款 蒲犁 = 33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十一款 烏魯克恰提設治局 = 33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九節 和?行政區 = 334 第一款 葉城 = 33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皮山 = 33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三款 墨玉 = 337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産業 四. 名勝·古蹟 第四款 和? = 33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五款 洛浦 = 34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六款 策勒 = 34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七款 于? 附·鄕鎭 尼雅 = 34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附·鄕鎭尼雅 第八款 賽圖拉設治局 = 34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四編 産業資源 = 349 第一章 農産資源 = 349 第一節 農業 = 349 第一款 槪說 = 349 一. 農業の地位竝に趨勢 二. 農業區域 三. 灌漑竝に水渠 四. 土地制度 第二款 農業の生産形態 = 357 一. 耕地 二. 農戶及耕地所有面積 第三款 農民及農村經濟の情況 = 359 一. 農民數竝に農民階級 二. 農民の負擔 三. 農民の經濟生活 四. 農村の副業問題 第四款 農業の改善施設 = 364 一. 槪說 二. 移民墾殖事項 三. 農村救濟竝に農事改善施設 第二節 農産品 = 372 第一款 食糧品 = 372 第一 米 = 372 一. 耕地面積·産額 二. 耕作·收穫 三. 品質·用途 四. 米價 五. 主産地 第二 麥類 = 377 一. 耕地面積及産額 二. 耕作·收穫·用途 三. 主産地 第三 豆類 = 380 第四 雜穀類 = 381 一. 耕地面積·産額 二. 主産地 第五 馬鈴薯 = 382 第二款 嗜好品 = 382 第一 茶 = 382 第一 煙草 = 383 第三 罌粟 = 383 第四 麻烟 = 384 第三款 纖維原料品 = 384 第一 棉花 = 384 一. 耕地面積·産額 二. 栽培·收穫及品質 三. 主産地 第二 苧麻 = 387 第四款 搾油用農産品 = 387 一. 落花生 二. 胡麻 三. 油菜 第五款 養蠶 = 388 一. 槪說 二. 桑樹 三. 養蠶法 四. 主産地 第六款 疏菜 = 389 一. 槪說 二. 種類 第二章 林産資源 = 393 第一節 總說 = 393 一. 森林地區竝に面積 二. 樹種竝に分布情況 第二節 森林の利用竝に林政狀況 = 395 一. 森林の利用 二. 林政狀況 第三節 林産品 = 397 第一款 槪說 = 397 第二款 主要果樹類の栽培狀況 = 398 第一 葡萄 = 398 一. 葡萄の栽培 二. 葡萄の種類 三. 葡萄の採取及乾燥 四. 葡萄の市價·販路 五. 産額その他 第二 杏 = 402 一. 杏の栽植 二. 杏の種類 三. 乾燥法 四. 産額その他 第三 梨 = 404 一. 梨の栽植法 二. 種類及收穫 三. 産額その他 第四 林檎 = 406 一. 栽植法 二. 種類 三. 産額 第五 桃 = 407 一. 桃の栽植法 二. 種類 三. 産地·産額 第六 莎棗子 = 408 第七 ?榴 = 409 第八 胡桃 = 409 第九 酸梅 = 409 第十 桑實 = 410 第十一 巴且 = 410 第十二 櫻桃 = 410 第十三 棗 = 411 第三章 畜産資源 = 412 第一節 總說 = 412 一. 槪說 二. 家畜數 三. 牧區及牧民 四. 牧畜業の利得 五. 牧畜行政及施設狀況 第二節 各地牧畜狀況 = 415 第三節 各種家畜の狀況 = 416 第一款 羊 = 416 一. 洋の種類 二. 産地及産額 三. 買付及輸送 第二款 馬 = 419 一. 種類 二. 飼育狀況 三. 主産地竝に取引狀況 第三款 牛 = 421 一. 種類·用途 二. 主産地及産額 三. 買付及輸出狀況 第四款 駱駝 = 423 第四節 畜産品 = 424 第一款 羊毛 = 424 一. 槪說 二. 種類 三. 品質及等級 四. 主産地及産額 五. 羊毛の買付及整理 第二款 駱駝毛 = 429 第三款 馬尾·馬? = 430 第四款 羊皮 = 430 一. 槪說 二. 産額及主産地 三. 羊皮の買付 四. 羊皮筒 第五款 牛皮及馬皮 = 433 一. 牛皮 二. 馬皮 第六款 羊腸 = 433 第七款 各種野獸皮類 = 434 一. 槪說 二. 各種野獸皮 第四章 鑛産資源 = 438 第一節 總說 = 438 第二節 金屬鑛物 = 440 第一款 金鑛 = 440 第一 山金 = 440 第二 砂金 = 441 第三 埋藏量 = 443 第二款 銅鑛 = 444 第三款 鐵鑛 = 445 第四款 銀鑛 = 446 第五款 白金 = 446 第六款 鉛·錫·? = 446 第三節 非金屬鑛物 = 447 第一款 石炭 = 447 第一 埋藏量と炭質 = 447 第二 鑛區と産額 = 448 第二款 石油 = 450 第一 産地及産狀 = 450 第二 産量と品質 = 453 第三款 鹽鑛 = 455 第一 採鹽 = 455 第二 鹽場 = 456 第四款 玉石 = 457 第五款 その他の鑛産 = 458 第五章 水産資源 = 460 第一節 漁業 = 460 一. 槪說 二. 河川湖沼に於ける漁獲狀況 第二節 鹽業 = 461 一. 槪說 二. 種類及産地 三. 鹽の成分 四. 採鹽及産額 五. 鹽政及運鹽販賣狀況 六. 運鹽里程及運費 七. ?鹽價格 第六章 藥材 = 481 一. 槪說 二. 産地及種類 三. 主要藥草 第五編 經濟 = 483 第一章 工業 = 483 第一節 槪說 = 483 第二節 纖維工業 = 488 第一款 綿絲紡績及織布 = 488 第二款 製絲及絹織物 = 489 第三款 毛織物 = 490 第三節 化學工業 = 492 第四節 油脂工業 = 493 第五節 製粉其他の食料及嗜好品工業 = 493 第一款 製粉業 = 493 第二款 嗜好品及食料品 = 494 第六節 其他雜工業 = 494 第七節 電氣事業 = 496 第二章 商業貿易 = 497 第一節 總說 = 497 第二節 商業槪況 = 503 第一款 原料供給源としての新疆 = 503 第二款 生産品市場としての新疆 = 506 第三款 省內市場取引槪況 = 508 第三節 輸移出入貿易 = 511 第一款 槪說 = 511 第二款 貿易額 = 513 一. 新疆省對ソ聯貿易統計 二. 新疆省對ソ聯貨物輸出表 三. 新疆省に於けるソ聯輪入貨物表 四. ソ聯の對東亞諸國貿易比較表 五. 民國二十三年(自一月至十月)新疆省對ソ聯輸出入重要商品統計 六. 新疆省輸出入荷爲替貿易平均統計 七. 新疆省天津貿易貨物統計表 八. 民國十六年新疆省對印度貿易統計 九. 民國十六年新疆省對阿富汗貿易統計 十. 民國十六年新疆省對支那本部貿易統計 第三款 貨物の貿易經路 = 530 第一 對ソ貿易通路 = 530 一. セルギオボ-ル-塔城 二. 阿拉木圖-伊犁 三. 安集延-疏附 第二 對支那本土貿易通路 = 531 一. 陜甘大道 二. 內蒙小草路 三. 外蒙大草路 第四節 新疆輸入貨物の銷路 = 533 一. ソ聯商品 二. 支那商品 第五節 ソ聯商人の羊毛買出方法 = 535 第六節 新疆の經濟事象を支配するもの = 537 第三章 財政 = 540 第一節 總說 = 540 第二節 財務行政機關 = 544 第三節 財政收支 = 545 第四節 財政收支の內容 = 557 第四章 金融 = 576 第一節 槪說 = 576 一. 硬貨 二. 紙幣 第二節 金融機關 = 580 第三節 農村金融 = 586 第六編 交通 附·郵政及電政 = 590 第一章 陸運 = 590 第一節 主要陸路 = 591 第一款 省內通路 = 592 第一 天山南路 = 592 一. 天山南路の幹線路 二. 天山南路循環路 三. 沙漠橫斷路 第二 天山北路 = 605 一. 天山北路幹線路 二. 烏蘇·塔城間 三. 迪化·承化(承化寺)間 第三 天山南北兩路間の橫斷路 = 613 一. 吐魯番·迪化間 二. 托克遜·迪化間 三. 伊犁·焉耆(喀喇沙爾)間 四. 伊犁·阿克蘇間 第二款 外省との交通路 = 617 第一 支那本土より省城迪化に至る通路 = 617 一. 外蒙古經由 二. 壟海線經由 三. シベリヤ鐵道經由 第二 甘肅省への交通路 = 618 第三 外蒙古との交通路 = 620 一. 奇臺より厚和(舊歸綏)に至る通路 二. 哈密より包頭に至る通路 三. 奇臺より科布多に至る通路 四. 承化より科布多に至る通路 第四 靑海省との交通路 = 623 第五 西藏との交通路 = 624 第六 印度との交通路 = 625 第七 ソ聯との交通路 = 625 一. 南路 二. 北路 第三款 運輸機關 = 627 第二節 公路 = 629 第一款 旣成公路 = 630 第一 甘新公路星迪段 = 630 第二 迪塔公路 = 630 第三 烏伊公路 = 630 第四 吐魯番·疏 附 公路 = 631 第五 新綏公路 = 631 第六 ソ聯との聯絡公路 = 632 一. 塔城·伊犁斯克線 二. 塔城·愛古玆(セルギオポ -ル)線 三. 伊犁·阿拉木圖(アルマアタ)線 四. 疏附·安集延(アンヂジヤン)線 五. 吉木乃·セミパラチンスク線 第二款 豫定線 = 634 第一 疏勒·皐蘭線 = 634 第二 疏勒·土耳哥爾特線 = 634 第三 莎車·蒲犁線 = 635 第四 奇臺·科布多線 = 635 第五 綏來·承化線 = 635 第六 承化·科布多線 = 635 第七 承化·吉木乃線 = 636 第三款 中蘇公路(新疆段)の運營槪況 = 636 第二章 鐵道·水運及航空路 = 640 第一節 鐵道 = 640 第一款 孫氏の實業開發計劃案と新疆省 = 640 一. 西北鐵道系統及その擴張線 二. 中央鐵道系統 三. 高原鐵道系統 第二款 鐵道豫定線 = 647 第一 甘新鐵路(南北線) = 648 第二 甘新鐵路支線(吐魯番·疏勒間) = 649 第三 迪化·鎭西鐵路 = 649 第四 伊犁·承化鐵路 = 650 第五 迪化·承化鐵路 = 650 第六 烏蘇·塔城鐵路 = 650 第七 焉耆·?羌鐵路 = 651 第八 伊犁·和?鐵路 = 651 第二節 水運 = 651 第一款 額爾齊斯河の水運 = 652 第二款 伊犁河の水運 = 653 第三款 塔里木河の水運 = 653 第三節 航空 = 654 第三章 郵政及電政 = 656 第一節 郵政 = 656 第一款 郵局所在地 = 657 第二款 郵務槪況 = 658 第二節 電政 = 661 第一款 電信 = 661 第一 有線電信 = 661 第二 無線電信 = 662 第二款 電話 = 662 第四章 新疆紀行 = 664 第一節 皐蘭より迪化へ(盛夏の候) = 664 一. 皐蘭·武威間 二. 武威·酒泉(肅州)間 三. 酒泉·星星峽間 四. 星星峽·哈密間 五. 哈密·吐魯番間 六. 吐魯番·迪化間 第二節 吐魯番より疏附へ(二月より七月に至るの候) = 669 一. 吐魯番·焉耆間 二. 焉耆·輪臺間 三. 輪臺·阿克蘇間 四. 阿克蘇·疏附間 第三節 疏附より于?へ(盛夏の候) = 674 一. 疏附·葉城間 二. 葉城·和?間 三. 和?·于?間 第四節 于?より?羌に至る小路行 = 677 第五節 和?河に沿ひて下る(九月) 〓 和?·阿克蘇間 = 678 第六節 天山橫斷(十月初旬)阿克蘇·綏定間 = 680 第七節 綏定より迪化へ(十一月の候) = 684 一. 綏定·精河間 二. 精河·烏蘇間 三. 烏蘇·迪化間 第八節 烏蘇より塔城へ = 686 第九節 科布多より迪化へ(九·十月の候) = 687 一. 科布多·沙札蓋臺間 二. 沙札蓋臺·奇臺間 三. 奇臺·迪化間 第十節 奇臺より承化に至る(十月の候) = 691 第十一節 承化より塔城へ(十一月初旬) = 693 第十二節 タクラマカン沙漠橫斷(冬季) 〓 且末·庫車間 = 696 第五章 往古西域の交通路 = 701 第一節 總說 = 701 第二節 北道及南道の行程 = 710 第一款 玉門北道 = 710 第二款 陽關南道 = 711 第三款 結語 = 713 第七編 歷史及名勝·古蹟 = 717 第一章 歷史 = 717 第一節 槪說 = 717 第二節 前漢時代 = 721 第三節 後漢時代 = 727 第四節 三國-隋代 = 730 第五節 唐代 = 732 第六節 宋代 = 735 第七節 元代 = 737 第八節 明代 = 738 第九節 淸代 = 739 第十節 民國時代 = 753 第二章 名勝·古蹟 = 761 第一節 自然の形勝地 = 761 第一 羅布諾爾 = 761 第二 天山 = 765 第三 蔥嶺 = 769 第四 大戈壁 = 770 第五 塔里木河 = 772 第六 火焰山 = 775 第七 塔勒奇山峽 = 776 第二節 史上の古蹟 = 776 第一 古疏勒國都 = 776 第二 烏孫の地伊犁 = 779 第三 烏魯木齊 = 785 第三節 考古學的遺址 = 788 第一 樓蘭遺址 = 788 第二 ミランの遺跡 = 801 第三 エンデレの遺跡 = 806 第四 ニヤの住居址 = 807 第五 ダンダン·ウイリ-クの遺跡 = 808 第六 ヨ-トカン遺跡 = 811 第七 ラワ-ク寺院址 = 813 第八 高昌都城址 = 815 第九 アスタ-ナの墓地 = 820 第十 交河破城址 = 822 第十一 ソルチユク遺跡 = 823 第十二 赫色爾(キジル)千佛洞 = 824 第十三 スバシ·レンガル = 830 第十四 庫木土喇佛敎遺跡 = 831 第十五 マラル·バシ = 833 第十六 烏壘碑 = 834 第十七 石器時代遺跡 = 835 第四節 古生物遺存地 = 836 第一 盤龍類化石發掘地 = 836 第二 新疆二齒獸化石發掘地 = 838 第三 水龍獸發掘地 = 839 附 新疆方面探檢年表 = 839 圖版 支那奧地氣象圖(別刷) = 卷頭 蒙古族の養牛 = 口繪 天山の仙境 = 口繪 西域出土の諸國語古文書(第七編名勝古蹟參照) = 口繪 西域長史李柏より焉耆王に送りし書牘の草稿(東晉時代の古文書, コンチダリヤにて發見) = 口繪 吐魯番盆地圖 = 33 疏附の回敎學校 = 193 迪化市街圖(別刷) = 210 迪化の城門 = 211 迪化南郊のソ聯租界地市街 = 212 迪化城內の牌樓 = 217 迪化城內の繁華街 = 223 迪化郊外鑑湖の勝景 = 224 目次 第一編 總說 第一章 槪說 = 1 第二章 位置及地勢 = 18 第一節 位置及面積 = 18 (1) 位置 = 18 (2) 面積 = 18 第二節 沿革 = 19 第三節 地勢及地質 = 20 (1) 地勢 = 20 (2) 山脈 = 21 (3) 河流 = 22 (4) 地質 = 23 第三章 人口及住民 = 27 第一節 人口 = 27 第二節 住民 = 28 第三節 農民 = 30 (1) 衣 (2) 食 (3) 住 (4) 勞動狀態 (5) 農家の經濟(一日の生活費 ― 大農家の經濟 ― 中農家の經濟 ― 小農家の經濟) 第四節 敎育 = 40 第四章 氣候 = 42 一 槪說 = 42 二 各地氣候 = 44 (1) 成都及重慶 (2) 成都 (3) 重慶 (4) ?中(保寧) 第二編 交通 第一章 槪說 = 55 第二章 陸路 = 62 第一節 槪說 = 62 第二節 一般陸路 = 64 第一 槪說 = 64 第二 湖北四川路 = 66 一 槪說 = 66 二 宜昌(湖北省)より萬縣に至る(山路) = 67 (一) 槪況 = 67 (二) 沿道の狀況 = 69 三 巴東(湖北省)より萬縣に至る(沿江路) = 87 (一) 槪況 = 88 (二) 沿道の狀況 = 88 (1) 巴東より巫山に至る = 88 (2) 巫山より安康に至る = 91 (3) 巫山より夔州(奉節)に至る = 92 (4) 夔州より雲陽に至る = 95 (5) 雲陽より萬縣に至る = 98 四 萬縣より成都に至る = 101 (一) 槪況 = 101 (二) 沿道の狀況 = 105 (1) 萬縣より梁山に至る = 105 (2) 梁山より大竹に至る = 108 (3) 大竹より李渡河に至る = 111 (4) 李渡河より南充に至る = 112 (5) 南充より蓬溪に至る = 115 (6) 蓬溪より太和鎭に至る = 118 (7) 太和鎭より趙家渡に至る = 120 (8) 趙家渡より成都に至る = 124 第三 重慶成都路 = 127 一 槪說 = 127 二 重慶成都大路 = 127 (一) 槪要 = 127 (二) 沿道の狀況 = 129 (1) 重慶より永川に至る = 129 (2) 永川より隆昌に至る = 134 (3) 隆昌より資中に至る = 138 (4) 資中より資陽に至る = 139 (5) 資陽より簡陽に至る = 141 (6) 簡陽より成都に至る = 143 三 重慶成都小路(遂寧經由) = 145 (一) 槪要 = 145 (二) 沿道の狀況 = 145 (1) 重慶より合川に至る = 145 (2) 合川より遂寧に至る = 146 (3) 遂寧より成都に至る = 149 第四 貴州四川路 = 152 一 槪說 = 152 二 貴陽より重慶に至る = 152 (一) 槪要 = 152 (二) 沿道の狀況 = 154 三 ?陵より貴陽に至る = 159 (一) 槪要 = 159 (二) 沿道の狀況 = 160 (1) ?陵より彭水に至る = 160 (2) 彭水より恭灘に至る = 167 (3) 恭灘より沿河(貴州省)に至る = 173 (4) 沿河より貴陽に至る = 178 四 黔江より?陵に至る = 178 (一) 槪要 = 178 (二) 沿道の狀況 = 178 (1) 咸豊(湖北)より黔江に至る = 178 (2) 黔江より恭灘に至る = 181 (3) 恭灘より?陵に至る = 186 第五 雲南四川路 = 187 一 槪說 = 187 二 雲南四川東大路 = 189 (一) 槪要 = 189 (二) 沿道の狀況 = 189 (1) 貴州省境より赤水河(地名)に至る = 189 (2) 赤水河より敍永に至る = 191 (3) 敍永より納溪に至る = 196 三 雲南四川西大路 = 204 (一) 槪要 = 204 (二) 沿道の狀況 = 204 (三) 都市 = 207 四 昆明より會理に至る = 210 (一) 槪要 = 211 (二) 沿道の狀況 = 212 (1) 金沙江司より河口に至る = 212 (2) 河口より會理に至る = 214 五 會理より東川(雲南省)に至る = 217 (一) 槪要 = 217 (二) 沿道の狀況 = 219 六 會理より漢源に至る = 221 (一) 槪要 = 222 (二) 沿道の狀況 = 222 第六 陜西四川路 = 243 一 槪說 = 243 二 西安(陜西省)より成都に至る = 244 (一) 槪要 = 244 (二) 蜀の棧道 = 245 (1) 槪說 = 245 (2) 七盤關より朝天鎭に至る = 249 (3) 朝天鎭より昭化に至る = 252 (4) 昭化より劍閣に至る = 255 (5) 劍閣より梓潼に至る = 258 (三) 蜀の棧道より成都に至る = 260 (1) 槪要 = 260 (2) 梓潼縣より白馬關に至る = 261 (3) 白馬關より成都に至る = 266 三 安康(陜西省)より重慶に至る = 269 (一) 槪要 = 270 (二) 沿道の狀況 = 270 (1) 安康(陜西省)より紫陽に至る水路 = 270 (2) 紫陽より毛?關に至る = 274 (3) 毛?關(陜西省)より田?河(四川省)に至る = 276 (4) 田?河より大竹河に至る = 278 (5) 大竹河より城口に至る = 279 (6) 城口より萬源(太平)に至る = 281 (7) 萬源より東鄕に至る = 284 (8) 東鄕より綏定に至る = 288 (9) 綏定より三匯に至る = 289 (10) 三匯より渠縣に至る = 293 (11) 渠縣より廣安に至る = 294 (12) 廣安より合川に至る = 296 (13) 合川より重慶に至る = 298 第七 川西陸路 = 299 一 槪說 = 299 二 成都より松潘に至る = 300 (一) 槪說 = 300 (二) 沿道の狀況 = 305 (1) 成都より灌縣に至る = 305 (2) 灌縣より汶川に至る = 306 (3) 汶川より茂縣に至る = 308 (4) 茂縣より松潘に至る = 312 三 松潘より綿陽に至る = 320 (一) 槪說 = 320 (二) 沿道の狀況 = 323 (1) 松潘より平武に至る = 323 (2) 平武より綿陽に至る = 329 四 成都より康定(打箭爐)に至る = 334 (一) 槪說 = 334 (二) 沿道の狀況 = 334 (1) 成都より雙流に至る = 334 (2) 雙流より新津に至る = 335 (3) 新津より?峽に至る = 337 (4) ?峽より名山に至る = 338 (5) 名山より雅安に至る = 341 (6) 雅安より天全に至る = 342 (7) 天全より瀘定を經て康定に至る = 344 五 瀘定より雅安に至る = 350 (一) 槪說 = 350 (二) 沿道の狀況 = 351 (1) 瀘定より淸溪に至る = 351 (2) 淸溪より榮經に至る = 354 (3) 榮經より雅安に至る = 357 六 嘉定より漢源に至る = 359 (一) 槪說 = 359 (二) 沿道の狀況 = 359 七 雅安より嘉定に至る = 365 八 成都より灌縣に至る = 367 第八 川東陸路 = 369 一 槪說 = 369 二 重慶より廣元に至る = 369 (一) 槪說 = 369 (二) 沿道の狀況 = 370 (1) 槪況 = 370 (2) 合川より南充に至る = 371 (3) 南充より?中に至る = 377 (4) ?中より廣元に至る = 385 三 萬縣より重慶に至る = 394 (一) 槪說 = 394 (二) 沿道の狀況 = 394 (1) 萬縣より梁山に至る = 394 (2) 梁山より?江に至る = 394 (3) ?江より長壽に至る = 396 (4) 長壽より重慶に至る = 397 四 ?江より南充に至る = 398 (一) 槪況 = 398 (二) 沿道の狀況 = 398 (1) ?江より隣水に至る = 398 (2) 隣水より廣安に至る = 401 (3) 廣安より岳池に至る = 404 (4) 岳池より南充に至る = 406 五 太和鎭より綿陽に至る = 408 (一) 槪況 = 408 (二) 沿道の狀況 = 409 (1) 太和鎭より射洪に至る = 409 (2) 射洪より三台(潼川)に至る = 410 (3)三台より綿陽に至る = 411 六 三台より趙家渡に至る = 412 (一) 槪說 = 412 (二) 沿道の狀況 = 412 (1) 三台より中江に至る = 413 (2) 中江より趙家渡に至る = 414 七 龍安より昭化に至る = 416 (一) 槪說 = 416 (二) 沿道の狀況 = 417 第九 川南陸路 = 419 一 槪說 = 419 二 瀘縣より各地に至る = 419 (一) 槪說 = 419 (二) 瀘縣より富順に至る = 420 (三) 永川より瀘縣に至る = 426 三 自流井より各地に至る = 428 (一) 槪說 = 428 (二) 隆昌より自流井に至る = 429 (三) 內江より自流井に至る = 432 (四) 自流井より樂山に至る = 433 (五) 自流井より資中に至る = 436 (六) 自流井より隆昌に至る = 438 第三節 鐵道及公路 = 441 第一 鐵道 = 441 一 槪說 = 441 二 建設狀況 = 442 (一) 北川鐵路 = 442 (二) 川漢鐵路 = 443 (三) 成?鐵路 = 444 (四) 計劃中の各鐵道 = 446 (1) 川?鐵路 = 446 (2) 寶成鐵路 = 447 (3) 川湘鐵路 = 447 (4) 川黔鐵路 = 447 第二 公路(自動車道路) = 448 一 槪說 = 448 二 幹線及支線 = 449 (一) 幹線 = 449 (1) 川黔公路 = 449 (2) 川陜公路 = 451 (3) 川鄂公路 = 452 (4) 川湘公路 = 453 (5) 未完成及び修築中の幹線 = 454 (イ) 川康公路 = 454 (ロ) 川甘公路 = 455 (ハ) 川靑公路 = 455 (ニ) 川?東公路 = 455 (ホ) 川?中公路 = 455 (ヘ) 川?西公路 = 455 (二) 支線 = 457 三 建設及經營 = 460 第三章 水路 = 463 第一節 槪說 = 463 第二節 一般水路 = 470 第一 槪說 = 470 第二 揚子江 = 471 一 槪說 = 471 二 金沙江 = 472 (一) 槪說 = 472 (二) 水運 = 474 (三) 橫江 = 474 (1) 槪況 = 475 (2) 水運 = 477 (一) 鹽津, 灘頭間 (二) 灘頭, 橫江場間 (三) 橫江場, 敍州間 (四) 雅?江 = 477 三 長江 (一) 敍州(宜賓)より重慶に至る = 478 (イ) 槪說 (ロ) 灘 (ハ) 都邑 (ニ) 水路里程 (二) 重慶より湖北省宜昌に至る = 485 (イ) 槪況 (ロ) 三峽の民船水路 (ハ) 紅船 (ニ) 三峽の地質 (ホ) 都邑 (ヘ) 水路里程 (ト) 江水增減及流速 第三 揚子江支流 = 514 一 槪說 = 514 二 岷江 = 515 (一) 槪說 = 515 (二) 水路 = 517 (イ) 成都上流地方 (ロ) 成都より嘉定に至る (ハ) 嘉定より敍州に至る (ニ) 成都, 敍州間水路里程 (三) 都邑 = 525 (イ) 成都上流 (ロ) 成都より嘉定(樂山)に至る (ハ) 嘉定より敍州(宜賓)に至る (四) 水運 = 531 (イ) 槪說 (ロ) 民船 (ハ) 貨物 (五) 支流 = 534 (イ) 大渡河 (ロ) 雅江 三 ?江 = 534 |
(一) 槪說 = 534 (二) 水運 = 536 (三) 民船 = 537 (四) 支流 = 539 (イ) 思濟河 (ロ) 榮溪(中溪河) 四 嘉陵江 = 541 (一) 槪說 = 541 (二) 水路 = 542 (イ) 略陽より廣元に至る (ロ) 廣元より保寧(?中)に至る (ハ) 保寧より順慶(南充)に至る (ニ) 順慶より合川に至る (ホ) 合川より重慶に至る (ヘ) 水路里程 (三) 都邑 = 545 (イ) 重慶より合川に至る (ロ) 合川より順慶(南充)に至る (ハ) 順慶より保寧に至る (四) 水運 = 552 (イ) 槪況 (ロ) 民船 (ハ) 順慶(南充)に於ける水運槪況 (ニ) 保寧(?中)昭化に於ける水運槪況 (ホ) 運賃 (五) 支流 = 559 (1) ?江 = 559 (イ) 水路 (ロ) 水運 (2) 渠江 = 564 五 その他の支流 = 565 (一) 永寧河(納溪河) = 565 (二) 赤水河 = 566 (三) ?江 = 568 (四) 黔江 = 568 (イ) 槪況 (ロ) 水運 (ハ) 民船 六 民船 = 574 (一) 槪況 = 574 (二) 種類及構造 = 574 (イ) 種類 (ロ) 構造 (ハ) 航行 (ニ) 槪數 (三) 貨物及運賃 = 584 上航運賃 = 585 下航運賃 = 585 第三節 汽船航路 = 591 (一) 槪說 = 591 (二) 沿革 = 592 (イ) 槪況 (ロ) 列國の航業 (三) 現況 = 597 (四) 航路 = 601 (1) 槪況 = 601 (2) 宜昌, 重慶間 = 602 (3) 重慶, 敍州間 = 605 (4) 嘉定, 敍州間 = 606 (5) 重慶, 合川間 = 607 (五) 航行規定 = 608 (イ) 川江行船免?章程 (ロ) 般舶 第四章 航空路 = 614 第一節 槪說 = 614 第二節 航空路 = 614 (1) ?蓉線(上海―成都) = 615 (2) ?昆線(重慶―昆明) = 616 (3) 陜?線(西安―昆明) = 617 (4) ?港線(重慶―香港) = 617 (5) ?嘉線(重慶―嘉定) = 617 (6) 重慶. 歐洲間の航空路 = 618 第五章 郵便及電信 = 619 第一節 郵便 = 619 第一 槪說 = 619 第二 郵便線路 = 620 (1) 普通郵便 = 620 (イ) 重慶, 成都線 (ロ) 重慶, 貴陽線 (ハ) 重慶, 萬縣, 宜昌線 (ニ) 重慶,宜賓線 (ホ) 重慶, 合川線 (2) 航空郵便 (イ) 重慶, 成都線 (ロ) 重慶, 昆明線 (ハ) 重慶, 宜昌線 (ニ) 重慶, 桂林線 (ホ) 重慶, 樂山(嘉定)線 (ヘ) 重慶, 貴陽線 (ト) 重慶, 香港線 第三 電信, 電話 = 622 (一) 電信 = 622 (1) 有線電信 = 622 (2) 無線電信 = 624 (二) 電話 = 625 (1) 長距離電話 = 625 (イ) 成?線 (ロ) 川黔線 (ハ) 成嘉線 (ニ) 萬開線 (ホ) 川陜線 (ヘ) 川湘線 (2)市內電話 = 626 (イ) 成都市電話局 (ロ) 重慶市電話局 (ハ) 地方の電話槪況 第三編 都市 第一章 槪說 = 629 第二章 都市槪況 = 630 第一節 省城及開市場 = 630 第一 省城成都 = 630 第二 開市場 = 641 一 重慶(特別市) = 641 二 萬縣 = 665 第三章 縣城及分縣所在地 = 674 第一節 四川第一區 = 674 新都 雙流 溫江 崇慶 ?縣 崇寧 灌縣 彭縣 新繁 新津 第二節 四川第二區 = 694 簡陽 資陽 資中 內江 威遠 榮縣 井硏 仁壽 第三節 四川第三區 = 712 榮昌 永川 江津 ?江 江北 璧山 合川 銅梁 大足 第四節 四川第四區 = 736 彭山 眉山 靑神 來江 洪雅 丹稜 名山 蒲江 ?峽 大邑 第五節 四川第五區 = 754 樂山 ?爲 屛山 雷波 馬邊 峨邊 峨眉 第六節 四川第六區 = 771 宜賓 南溪 江安 興文 長寧 珙縣 慶符 高縣 筠連 第七節 四川第七區 = 787 瀘縣 富順(富順分縣, 自流井) 隆昌 合江 納溪 古宋 敍永 古藺 第八節 四川第八區 = 807 ?都 石硅 黔江 酉陽(酉陽分縣, 恭灘) 秀山 彭水 南川 ?陵 第九節 四川第九區 = 828 忠縣 雲陽 奉節 巫山 巫溪 城口 開縣 第十節 四川第十區 = 845 長壽 隣水 ?江 廣安 渠縣 大竹 梁山 第十一節 四川第十一區 = 861 武勝 岳池 南充 西充 南部 蓬安 營山 儀? 第十二節 四川第十二區 = 879 中江 三台 鹽亭 射洪(射洪分縣, 太和鎭) 蓬溪 遂寧 樂至 安岳 潼南 第十三節 四川第十三區 = 899 金堂(金堂分縣, 趙家渡) 廣漢 什? 德陽 羅江 綿陽 梓潼 安縣 綿竹 第十四節 四川第十四區 = 919 劍閣 昭化 廣元 蒼溪 ?中 彰明 北川 江油 平武 第十五節 四川第十五區 = 944 開江 宣漢 達縣 萬源 通江 巴中 南江 第十六節 四川第十六區 = 959 汶川 理番 茂縣 松潘 懋功 圖版 三峽の一部(四川の水路) = 卷頭 樓橋(四川の陸路) = 卷頭 轎子 = 63 湖北四川路圖 = 66 萬縣成都路圖 = 102 鐵馬鞋子 = 116 重慶成都路圖 = 127 四川の石道 = 128 四川貴州路圖 = 153 自?陵至彭水路圖 = 161 自彭水至恭灘路圖 = 169 萬足及千足圖 = 170 四川雲南路圖 = 188 陜西四川路圖 = 244
第二卷 四川省(下)
目次 第四編 産業 第一章 槪說 = 1 第二章 農業 = 5 第一節 槪說 = 5 第二節 米及雜穀 = 21 第一 槪說 = 21 第二 米 = 22 (1) 水田 (2) 水稻 (3) 灌漑 (4) 灌縣の都江堰 第三 雜穀 = 28 一 麥 = 28 (1) 大麥 (2) 小麥 (3) 製粉業 二 高梁 = 32 三 玉蜀黍 = 32 四 豆類 = 33 第三節 蠶絲業 = 34 第一 槪說 = 34 第二 養蠶 = 35 (1) 槪說 (2) 養蠶地 (3) 蠶種 (4) 飼育法 (5) 桑 (6) 繭 (7) 屑繭及屑絲 第三 生絲及絹織物 = 53 一 生絲 = 53 (1) 製絲業槪況 (2) 各地製絲業 二 絹織物 = 59 (1) 槪況 (2) 各地の絹織物業 第四節 棉花及紡織業 = 62 一 棉花 = 62 (1) 槪說 (2) 品種 (3) 栽培 (4) 産地 (5) 品質 二 紡織工業 = 69 (1) 重慶市の綿織工業 (2) 各地の綿織業 第五節 麻及麻布 = 74 一 麻 = 74 (1) 種類 (2) 産地 (3) 栽培及收穫 (4) 靑麻 (5) 綏定靑麻 (6) 中江麻 (7) 隣水麻(四川白麻) (8) 四川靑麻(?州靑麻) (9) ?都麻 (10) 羊渡溪靑麻 (11) 百子頭麻 二 麻布 = 84 (1) 槪說 (2) 生産高及價額 (3) 生産 (4) 種類及販路 第六節 甘蔗及製糖業 = 87 一 甘蔗 = 87 (1) 槪說 (2) 栽培 (3) 品種 (4) 肥料 (5) 取引 (6) 糖分含有量 二 製糖業 = 96 (1) 槪說 (2) 製糖及販賣 (3) 製糖工業 第七節 茶, 酒, 葉煙草及阿片 = 103 一 茶 = 103 (1) 槪說 (2) 生産 (3) 産額 (4) 栽培 (5) 製茶 (6) 茶戶及茶商 (7) 種類 (8) 包裝 (9) 四川茶 二 酒 = 114 (1) 綿竹の酒 (2) 瀘縣の大?酒 (3) 重慶の紹酒 三 葉煙草 = 116 (1) 槪說 (2) 栽培 (3) 種類 (4) 價格及販路 四 阿片 = 127 (1) 槪說 (2) 罌粟の栽培 (3) 産地及産額 (4) 罌粟栽培の收益 第八節 蔬菜及果樹 = 130 第一 蔬菜 = 131 一 甘藷 = 131 二 芋片(こんにやくだま) = 131 三 搾菜 = 134 (1) 槪說 (2) 産地及種類 (3) 栽培 (4) 病蟲害 (5) 搾菜の製造 (6) 搾菜の?詰 第二 果樹 = 140 一 梨 = 141 (1) 簡陽縣陽春?の梨 (2) 龍泉驛の梨樹 (3) 簡陽の鎭子場, 白家沖の梨樹 二 柑橘 = 143 (1) 成都の柑橘業 (2) 廣漢の連山及金堂, 趙家渡の柑橘 三 バナナ = 147 第三章 林業 = 149 第一節 總說 = 149 第二節 森林 = 149 第一 槪設 = 149 第二 各地の森林 = 150 一 大渡河流域の森林 = 150 二 峨眉山の森林 = 153 三 岷江流域の森林 = 154 (1) 雲杉 (2) 冷杉 (3) 鐵杉 (4) 胡桃 (5) 白楊 (6) 樺木 四 灌縣の材木業 = 157 五 通江地方の森林 = 157 第三節 林産 = 158 一 棕? = 158 (1) 槪說 (2) 産地 (3) 買付 (4) 産額 (5) 品質及製法 (6) 用途及販路 二 木耳 = 163 (1) 槪說 (2) 産地及産額 (3) 栽培及探取 (4) 品質 (5) 用途 (6) 價格 三 竹參 = 167 (1) 槪說 (2) 産額及性質 第四節 林産製造工業 = 170 第一 桐油及木油 = 170 一 桐油 = 170 (1) 槪說 (2) 桐油樹 (3) 桐油樹の栽培 (4) 桐油樹の病蟲害 (5) 製油 (6) 桐油の種類 (7) 産額 (8) 油分及品質 (9) 出廻狀況 (10) 取引 (11) 荷造及諸掛 (12) 用途 二 木油(?油) = 188 (1) 槪說 (2) 産地及産額 (3) 種類及品質 (4) 製法及荷造 (5) 用途及販路 第二 蠟 = 192 一 白蠟 = 192 (1) 槪說 (2) 蟲樹 (3) 蠟蟲 (4) 蠟蟲の飼養 (5) 蠟樹の種類及栽培 (6) 放蠟 (7) 製蠟 (8) 用途及販路 二 黃蠟 = 201 (1) 槪說 (2) 品質 (3) 製法 (4) 用途 第三 生漆 = 203 (1) 槪說 (2) 産額及種類 (3) 採取 (4) 品質 (5) 用途及販路 第四章 畜産業 = 206 第一節 槪說 = 206 第二節 牧畜 = 206 一 槪說 = 206 二 牛 = 207 三 馬, 驢及? = 209 四 羊 = 210 五 豚 = 211 六 鷄及家鴨 = 211 第三節 畜産 = 212 一 生皮 = 212 (一) 牛皮 = 212 (1) 槪說 (2) 種類 (3) 産地 (4) 製法 (5) 用途 (二) 羊皮 = 220 (1) 槪說 (2) 産地及産額 (3) 種類 (4) 價格及取引 (5) 用途及販路 (三) 兎皮 = 231 (四) ?皮 = 233 (五) 雜皮 = 234 二 製革工業 = 237 (一) 成都の製革業 = 237 (二) 重慶市の製革業 = 240 三 羊毛及毛織業 = 242 (一) 羊毛 = 242 (1) 槪說 (2) 産地 (3) 種類及品質 (4) 取引 (5) 産額及販路 (二) 毛織業 = 247 四 鴨毛 = 247 五 豚毛及豚腸 = 250 (一) 豚毛 = 250 (1) 槪說 (2) 産地及産額 (3) 收毛 (4) 種類 (5) 品質 (6) 仕上及荷造 (7) 取引 (8) 價格 (二) 豚腸 = 260 (1) 槪說 (2) 産地 (3) 品質 (4) 製法 (5) 用途及販路 六 獸角, 獸骨及獸油 = 264 (一) 牛角 = 264 (二) 虎骨及豹骨 = 265 (三) 雜骨 = 266 (四) 牛膠及膠渣 = 267 (五) 牛油 = 268 第五章 鑛業 = 270 第一 槪說 = 270 第二 地質 = 272 第三 金屬鑛 = 274 一 金 = 274 (1) 槪說 (2) 産地 二 鐵 = 279 (1) 槪說 (2) 産地 三 銅 = 289 (1) 槪說 (2) 産地 四 銀 = 293 五 水銀 = 294 (1) 酉陽地方の水銀鑛 (2) 鹽源の祿馬堡. 新山の水銀鑛 六 亞鉛及アルミニウム = 294 (1) 會理の天寶山, 一碗水の亞鉛鑛及鉛鑛 (2) 寗南水井灣の方鉛鑛 (3) 鹽邊桃樹灣の方鉛鑛 七 ニツケル = 296 (1) 力馬河のニツケル鑛 (2) 小官河の白鑛山ニツケル鑛 第四 非金屬鑛 = 297 一 石炭 = 297 (1) 槪說 (2) 各地の炭坑 二 石油 = 323 (一) 石油鑛 = 323 (1) 槪說 (2) 産地 (3) 自流井の石油 (4) 四川に於ける石油層 (5) 品質 (二) 製油業 = 327 (1) 重慶に於ける石油精製業 (2) 重慶義生煉油廠 三 石綿 = 329 第六章 鹽 = 331 一 槪說 = 331 二 四川鹽 = 331 (一) 産地及産額 = 331 (1) 槪說 (2) 産地 (3) 産額 (二) 種類及製法 = 334 (1) 種類 (2) 製法 (3) 器具 (三) 鹽制 = 343 (1) 槪說 (2) 鹽稅 (四) 販路 = 349 三 自流井 = 356 (1) 槪說 (2) 地質 (3) 鹽井, 火井, 油井 (4) 採鹽 (5) 品質 (6) 製鹽 (7) 販路 第七章 藥材 = 372 一 槪說 = 372 二 産地及産額 = 374 三 販路 = 386 四 種類 = 387 (一) 重要藥材 = 388 (1) 大黃 (2) 薑黃(黃姜) (3) 五倍子 (4) 蟲草 (5) 花椒 (6) 麝香 (二) 一般藥材 = 404 (1) 柴胡 (2) 常山 (3) 車前草 (4) 陣皮 (5) ?? (6) 乾薑 (7) 羌活 (8) 桔梗 (9) ?草 (10) 枳?子 (11) ?荷 (12) 枳殼 (13) 赤芍 (14) 枳實 (15) 梔子 (16) 金斛斗 (17) 金銀花 (18) 秦? (19) 荊芥 (20) 靑木香 (21) 金燈 (22) ?菜子 (23) 猪? (24) 猪腎 (25) 菊花 (26) 橘絡 (27) 川芎 (28) 川烏頭 (29) 佛手片 (30) 茯? (31) ○子 (32) 海金砂 (33) 藿香 (34) 細辛 (35) 香附 (36) 香? (37) 小茴香 (38) 鮮斛斗 (39) 仙茅 (40) 辛夷 (41) 杏仁 (42) 續斷 (43) 胡黃蓮 (44) 胡蘆巴 (45) 胡麻 (46) 花椒 (47) 黃春 (48) 黃?子 (49) 黃連 (50) 黃蘗 (51) 黃藥 (52) 紅花 (53) 火麻 (54) 甘遂 (55) 甘松香 (56) 甘草 (57) 藁本 (58) ?杞 (59) 鉤藤 (60) 鉤吻 (61) 貫象 (62) 桂 (63) 款冬花 (64) 雷丸 (65) 麻黃 (66) 麥冬 (67) 蒙花 (68) 明黨參 (69) 木斛 (70) 木瓜 (71) 木賊 (72) 木通 (73) 南燭子 (74) 牛膝 (75) 牛子 (76) 女貞子 (77) 巴豆 (78) 白及 (79) 白芷 (80) 百合 (81) 白木耳 (82) 百部 (83) 白芍 (84) 半夏 (85) 草? (86) 貝母 (87) 枇杷葉 (88) ?豆 (89) 紫草 (90) 薄花葉 (91) 蒲黃 (92) 桑寄生 (93) 桑白 (94) 沙參 (95) 沙苑 (96) 蛇牀子 (97) 射干 (98) 升金草 (99) 竹麻 (100) 使君子 (101) 首烏 (102) 鎖陽 (103) 蘇子 (104) 蘇葉 (105) 地錦 (106) 苔脯 (107) 丹參 (108) 當歸 (109) 黨參 (110) 桃仁 (111) 地膚子 (112) 地黃 (113) 地骨皮 (114) 兜鈴 (115) 弔蘭花 (116) 天麻 (117) 天南星 (118) 天冬 (119) 蒼求 (120) 棗仁 (121) 草英○ (122) 草烏 (123) 澤寫 (124) 醉魚草 (125) ○蓉 (126) 杜仲 (127) 獨活 (128) 兎絲子 (129) 冬仁 (130) 通草 (131) 威靈仙 (132) 五加皮 (133) 吳茱萸 (134) 五味子 (135) 烏樂 (136) 雅斗 (137) 牙? (138) 益母 (139) 茵蔯 (140) 罌粟 (141) 鬱金 (142) 郁李 (143) 遠志 (144) ?花 (145) 元參 第八章 工業 = 471 第一 槪說 = 471 第二 電氣工業 = 471 第三 製造工業 = 476 一 陶磁器工業 = 476 ⑴ 槪說 ⑵ 彭縣の磁鹿磁廠 ⑶ ?都陶業槪況 二 硝子工業 = 478 ⑴ 槪說 ⑵ 工場 三 製紙工業 = 483 ⑴ 槪說 ⑵ 來江製紙工業槪況 ⑶ 石子靑紙廠 ⑷ 屛山の製紙業 ⑸ 巴縣の製紙 ⑹ 樂山の嘉樂造紙廠 四 曹達工業 = 489 ⑴ 硝井 ⑵ 同益曹達廠(彭山縣) ⑶ 嘉裕曹達廠(樂山縣) ⑷ 茂縣の硝石工業 五 せつけん工業 = 491 ⑴ 重慶のせつけん工業 ⑵ 瀘縣のせつけん工業 ⑶ 成都の主要せつけん製造工業 六 燐寸工業 = 495 ⑴ 槪說 ⑵ 江北の江巴火柴官廠 七 罐詰製造業 = 498 第四 印刷工業 = 499 ⑴ 重慶の印刷業 ⑵ 成都の印刷工業 第五 寫眞製版業 = 501 第六 洋灰工業 = 501 第五編 經濟 第一章 貿易 = 503 一 槪說 = 503 二 輸出貿易 = 519 三 輸入貿易 = 520 第二章 財政 = 524 一 槪說 = 524 二 縣財政 = 531 三 稅務 = 533 (1 ) 中央稅 = 533 (2) 省稅 = 534 (3) 縣稅 = 537 四 公債 = 537 第三章 金融 = 541 一 山西票號 = 541 二 錢莊 = 542 三 銀行 = 549 四 手形交換所 = 568 五 其の他の金融組織 = 572 (一) 銀公司 = 573 (二) 信託公司 = 573 (三) 儲蓄會 = 573 (四) 典當業 = 573 (五) 保險業 = 575 (六) 倉庫業 = 576 (七) 合作金庫 = 578 六 通貨 = 580 (一) 四川省に於ける初期の通貨 = 581 (二) 光緖二十七年より民國十七年に至る間の通貨 = 581 (三) 民國十八年より民國二十四年に至る間の通貨 = 583 (四) 四川省に於ける法幣政策の實施狀況 = 586 (五) 各銀行, 錢莊の法幣使用額 = 588 (六) 新補助貨幣 = 588 第四章 度量衡 = 591 一 槪說 = 591 二 舊度量衡 = 591 三 新度量衡 = 597 (一) 重慶に於ける新舊度量衡對比率表及物價換算表 = 597 (二) 萬縣の度量衡 = 600 (三) 成都の度量衡 = 603 第六編 歷史及名勝 第一章 歷史 = 605 第一節 古代より淸代に至る = 605 一 序說 = 605 二 先史時代と開國傳說 = 606 三 戰國及秦漢時代 = 608 四 蜀の建國 = 613 五 兩晋南北朝時代 = 616 六 唐代の劍南道 = 620 七 前蜀及後蜀 = 624 八 宋代の四川 = 628 九 元代の四川行省 = 632 十 明代の四川 = 635 十一 明末淸初の四川 = 637 十二 結語 = 640 第二節 民國時代 = 640 一 鐵道國有の亂 = 640 二 小軍閥の混戰 = 648 三 共産軍の侵入 = 653 四 蔣介石の四川征服 = 657 第二章 名勝 = 659 第一節 名勝古蹟 = 659 一 四川の名稱 = 659 二 巴蜀の史傳, 特に蜀の名義 = 661 三 蜀錦, 巴緞と諸葛孔明の淸廉 = 662 四 孔明廟と八陣圖竝に詠史詩歌 = 666 五 古柏, 老柏四川の樹木 = 670 六 四川省の人物, 名官及び流寓 = 671 七 忠臣の王尊, 孝子の王陽 = 675 八 蜀の列女傳 = 676 九 蜀の仙釋 = 677 十 司馬相如の立志成功と蘇氏三大文豪 = 677 十一 唐詩選と蜀の史傳及風物 = 679 十二 四川の藥品, 茶及櫻桃 = 688 十三 蜀の鹽井 = 691 十四 重慶の過去と現在の一斑 = 692 十五 四川の都會 = 695 十六 峨眉山 = 695 十七 四川省の古諺及形容の語 = 696 十八 支那印刷史上の蜀につきて = 697 第二節 峨眉山 = 698 一 槪說 = 698 二 位置及名稱 = 699 三 山水 = 702 四 氣候 = 706 五 二峨, 三峨, 四峨の諸山 = 707 六 寺院 = 708 七 峨眉十景 = 713 八 佛光と佛燈 = 715 九 物産 = 716 十 交通 = 718 十一 峨眉登山 = 722 索引 = 1-42 圖版 四川の山田 = 卷頭 自流井の鹽井 = 卷頭 農具(一) = 18 農具(二) = 19 農具(三) = 20 海靑輾 = 22 四川省都江堰灌漑區域圖 = 26 紡績 = 70 四藏に送る茶 = 113 重慶郊外罌粟畑 = 127 重慶郊外罌粟の花 = 128 桐樹 = 171 桐? = 176 蠟樹 = 192 蠟樹 = 193 蠟實 = 195 白? = 199 西川省龍安附近の金砂層 = 274 四川省龍安附近に於ける砂金採取 = 279 鐵熔鑛爐 = 280 銅熔鑛爐 = 291 石炭 = 299 コ-クス? = 300 炭坑(一)(二) = 304 鹽井(一)(通牛溪) = 332 鹽井(二)(合州) = 333 鑿井器, 製鹽器(一) = 338 鑿井器, 製鹽器(二) = 339 鹽井(三)(自流井) = 357 鹽井(四)(自流井) = 358 自流井の鹽水輸送管 = 360 自流井及貢井鹽場圖 = 371 黃草, 花椒, 牛膝 = 373 蟲草, 麝香 = 383 羌活, 甘草 = 383 大黃 = 389 蟲草 = 398 常山(コクザマ) = 405 羌活(シシウド) = 407 枳殼(カラタチ) = 409 芍藥 = 410 靑木香 = 413 川芎 = 416 川芎の根(灌縣産) = 417 茯?(會理産) = 418 黃連 = 426 紅花 = 427 麥門冬 = 433 巴豆 = 438 白芷(ヨロイグサ) = 439 半夏粉(?中産) = 440 半夏 = 441 貝母(ハハユリ) = 442 當歸 = 452 天麻 = 455 天冬 = 457 澤潟(オモダカ) = 459 澤潟の實(灌縣産) = 460 杜仲(マサキ) = 461 通草(アケビ) = 462 吳茱萸 = 464 鬱金(ウコン) = 468 製紙工程の一部 = 485 丞相祠堂 = 670 成都城 = 672 白帝城 = 685 峨眉山頂 = 699 峨眉山中(其の一) = 701 峨眉山中(其の二) = 702 附圖 四川省全圖 = 卷尾
第七卷 甘肅省·寧夏省
目次 第一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地理的特相 = 1 第一節 槪觀 = 1 第一款 位置及境界 = 1 第二款 土地·面積 = 4 第二節 地形及地質 = 8 第一款 甘肅省の地形及地質 = 8 第一 地形 = 8 一 山系 二 水系 第二 地質 = 12 一. 原生代地層(皐蘭系) 二. 中部奧陶紀層(平凉頁岩砂岩系) 三. 泥盆ゴトランド紀層(南山系) 四. 石炭紀層(臭牛溝石灰岩及羊虎口系) 五. 二疊紀層 六. 二疊三疊紀層(西大溝系) 七. 侏羅紀來炭層(龍鳳山系及窯街系) 八. 白堊紀層(紅溝砂岩及梨園溝系) 九. 第三紀層(固原層及甘肅層) 十. 第四紀層(安寧系及馬蘭黃土) 十一. 火成岩 第三 地文 = 20 一. 唐縣期 二. 黃水期 三. 淸水期 四. 板橋期 五. 後皐蘭期 第二款 寧夏省の地形及地質 = 22 第一 地形 = 22 一. 山脈 二. 水系 第二 地質 = 23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氣象·水文及災荒 = 26 第一節 氣象 = 26 第一款 總說 = 26 第一 氣候區 = 26 第二 氣候 = 27 第二款 氣溫 = 28 第一 溫度 = 28 第二 四季 = 30 第三 降雪期 = 31 第四 降霜期 = 31 第五 結氷期 = 32 第三款 氣壓と風 = 32 第一 氣壓 = 32 第二 風 = 33 第四款 降水 = 35 第一 雲量 = 35 第二 濕度 = 36 第三 雨日 = 37 第四 雨量 = 38 第二節 水文 = 41 第一款 槪說 = 41 第二款 統計 = 42 第一 水位 = 42 第二 流量 = 43 第三 含沙量 = 43 第三節 災荒 = 44 第一款 旱水災 = 44 第一 被害狀況 = 44 第二 降雹次數 = 46 第二款 地震 = 47 第一 發震頻度 = 47 第二 震災年表 = 51 第三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動植物 = 56 第一節 動物 = 56 第一款 總說 = 56 第二款 獸類 = 56 第一 西南奧區系 = 56 一. 靈長目 二. 食肉目 三. 齧齒目 四. 偶蹄目 第二 西北邊區系 = 62 一. 食肉目 二. 齧齒目 三. 偶蹄目 第三款 鳥類 = 65 第一 西南奧區系 = 65 第二 西北邊區系 = 65 第二節 植物 = 67 第一款 總說 = 68 第二款 黃河以東―秦嶺山脈·西傾山脈以南 = 69 第一 鍼葉樹 = 69 第二 闊葉樹 = 71 第三款 黃河以西―草原·沙丘の交錯地帶 = 74 第二編 人文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沿革 = 79 第一節 甘肅省の沿革 = 79 第一款 歷代の沿革 = 79 第一 淸朝以前 = 79 第二 淸朝 = 83 第二款 民國以後 = 98 第二節 寧夏省の沿革 = 107 第一款 歷代の沿革 = 107 第一 淸朝以前 = 107 第二 淸朝及民國 = 108 第二款 阿拉善額魯特及額濟納舊土爾扈特二旗の沿革 = 112 一 阿拉善額魯特旗 二 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 第三節 甘肅·寧夏兩省の特殊關係事項 = 114 第一款 槪說 = 114 第二款 甘肅·寧夏兩省に於ける回敎徒と五馬 = 116 第三款 陜甘寧邊區と甘肅省 = 121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民族と文化 = 126 第一節 人口 = 126 第二節 回敎と回敎徒 = 134 第一款 總說 = 134 第二款 回敎の傳來 = 137 第三款 現在の回敎 = 143 第四款 西北回敎の社會 = 150 第三節 人物 = 154 第四節 敎育 = 161 第一款 高等敎育 = 161 第一 內外留學生 = 161 第二 甘肅學院 = 162 第二款 中等敎育 = 163 第一 槪說 = 163 第二 種別狀況 = 164 第三款 初等敎育 = 168 第一 甘肅省 = 168 第二 寧夏省 = 169 第四款 社會敎育 = 171 第一 甘肅省 = 171 第二 寧夏省 = 171 第五款 特種敎育 = 172 第一 蒙藏敎育 = 173 第二 回敎敎育 = 173 第六款 圖書館其他 = 174 第三編 都市 第一章 甘肅省に於ける都市 = 175 第一節 槪說 = 175 第二節 省都 〓 蘭州市 = 182 第一款 位置及沿革 = 182 第二款 市街及人口 = 183 第三款 官公衙及各種施設 = 185 一. 官公衙 二. 敎育施設 三. 寺廟 四. 公共施設 五. 新聞雜誌·通訊社 六. 娛樂施設 第四款 市民生活及民俗 = 188 一. 市民生活 二. 民俗 第五款 氣候 = 189 第六款 交通及通信 = 191 一. 市內交通 二. 市外交通 三. 郵便·電信·電話 第七款 貿易·産業 = 195 一. 商業 二. 金融機關 三. 工業 四. 鑛業 五. 物産 第八款 名勝·古蹟 = 199 第三節 重要都市 = 200 第一款 第一行政督察區 = 200 第一 皐蘭 = 200 第二 臨?(狄道) = 201 第三 楡中(金縣) = 204 第四 ?沙(沙泥) = 205 第五 渭縣 = 206 第六 景泰(大蘆塘) = 208 第七 靖遠 = 210 第八 定西(安定) = 212 第九 會寧 = 214 第十 ?西(鞏昌) = 216 第十一 ?縣 = 218 第十二 臨潭(?州) = 219 第十三 岷縣(岷州) = 222 第十四 永登(平番) = 224 第十五 康樂(設治局) = 226 第二款 第二行政督察區 = 226 第一 平凉 = 226 第二 華亭 = 231 第三 化平(化平川) = 233 第四 隆德 = 234 第五 莊浪 = 236 第六 靜寧 = 237 第七 崇信 = 239 第八 固原 = 240 第九 海原(海城) = 243 第三款 第三行政督察區 = 244 第一 慶陽(安化)附. 鄕鎭 西峯鎭 = 244 第二 涇川(涇州) = 246 第三 靈臺 = 248 第四 環縣 = 249 第五 合水 = 251 第六 寧縣 = 252 第七 正寧 = 253 第八 鎭原 = 254 第四款 第四行政督察區 = 255 第一 天水(秦州) = 255 第二 甘谷(伏羌) = 258 第三 武山(寧遠) = 260 第四 禮縣 = 262 第五 西和 = 265 第六 秦安 = 267 第七 通渭 = 268 第八 淸水 = 269 第九 兩當 = 271 第十 徽縣 = 272 第十一 成縣 = 274 第十二 武都(階州) = 276 第十三 康縣(永康) = 278 第十四 文縣 = 279 第十五 西固 = 282 第五款 第五行政督察區 = 283 第一 臨夏(河州) = 283 第二 永靖(蓮花城) 附. 鄕鎭 小川 = 285 第三 寧定(太子寺) = 286 第四 和政(寧河堡) = 287 第五 夏河(拉卜楞) = 288 第六款 第六行政督察區 = 290 第一 武威(凉州) = 290 第二 民勤(鎭番) = 294 第三 永昌 = 296 第四 山丹 = 298 第五 民樂(東樂) = 300 第六 張掖(甘州) = 301 第七 臨澤(撫彛) = 305 第入 古浪 = 306 第七款 第七行政督察區 = 307 第一 酒泉(肅州) 附. 商埠地 嘉?關 = 307 第二 金塔(王子莊) = 312 第三 鼎新(毛目) = 312 第四 高臺 = 314 第五 玉門 = 316 第六 安西 附, 鄕鎭 三道溝 = 317 第七 敦煌 = 320 第二章 寧夏省に於ける都市 = 324 第一節 槪說 = 324 第二節 省都 〓 寧夏 = 32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官公衙及各種施設 四. 生活及民俗 五. 氣候 六. 交通 七. 郵便·電信·電話 八. 産業·貿易 九. 名勝·古蹟 第三節 重要都市 = 336 第一 寧朔 = 336 第二 中衛 = 337 第三 中寧(寧安堡) = 340 第四 平羅 附, 鄕鎭 石嘴子 = 341 第五 ?口 = 343 第六 靈武(靈州)附. 鄕鎭 吳忠堡 = 345 第七 金積(寧靈) = 346 第八 鹽池(花馬池) = 348 第九 豫旺(平遠)(同心城) = 348 第十 陶樂(設治局) = 349 第十一 紫湖(定遠設治局) = 352 第十二 居延(設治局) = 352 第四編 産業資源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農産資源 = 355 第一節 甘肅省の農産資源 = 355 第一款 農業 = 355 第一 槪說 = 355 一. 農業の地位及趨勢 二. 水利事業及灌漑狀況 三. 土地制度 第二 農業生産形態 = 367 一. 耕地及未墾可耕地面積 二. 土地の價格 三. 士地の利用 四. 農民階級 五. 役畜 六. 肥料 第三 農家及農村經濟 = 374 一. 農戶數 二. 耕作面積 三. 農耕收支 四. 農村の副業 五. 農村經濟狀況 第四 農業建設狀況 = 377 一. 槪說 二. 移民墾殖狀況 三. 合作事業槪況 四. 農事改良狀況 第五 糧食の生産·消費狀況 = 380 一. 支那事變勃發前に於ける生産·消費 二. 支那事變勃發後に於ける生産·消費 第二款 農産品 = 386 第一 食糧品 = 386 一. 米 二. 麥類 三. 燕麥 四. 豆類 五. 雜穀類 六. 甘薯 七. 馬鈴薯 八. 野菜類 第二 嗜好品 = 405 一. 茶葉 二. 葉煙草 三. 罌粟 第三 纖維原料品 = 414 一. 棉花 二. 麻 第四 搾油用農産品 = 420 一. 油菜 二. 胡麻 三. 落花生 第五 養蠶業 = 422 第二節 寧夏省の農産資源 = 423 第一款 農業 = 423 第一 槪說 = 423 一. 農業の地位竝に趨勢 二. 水利灌漑狀況 第二 農業の生産形態 = 430 一. 耕地·未墾可耕地面積 二. 土地の價格 第三 農家及農村經濟 = 431 一. 農戶 二. 經營面積 三. 小作農·自作農·半自作農 四. 農村經濟狀況 第四 農業建設狀況 = 432 一. 槪說 二. 移民墾殖事業 第五 糧食品の生産と消費狀況 = 433 第二款 農産品 = 435 第一 食料品 = 435 一. 米 二. 麥類 三. 燕麥 四. 豆類 五. 雜穀類 六. 馬鈴薯 七. 髮菜 第二 嗜好品 = 443 一. 茶 二. 煙草 三. 罌粟 第三 纖維原料品 = 444 一. 棉花 第四 搾油用農産品 = 446 一. 油菜 二. 胡麻 第五 養蠶業 = 447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林産資源 = 448 第一節 甘肅省の林産資源 = 448 第一款 總說 = 448 一. 森林面積 二. 樹木の種類 三. 森林の所有 第二款 林業の經營 = 449 第一 林政機關 = 450 第二 林業擴充方策 = 450 第三 植林狀況 = 453 第四 各縣の森林狀況 = 454 第三款 林産品 = 458 第一 槪說 = 458 第二 木材 = 458 第三 木炭·薪材 = 458 第四 漆樹·漆 = 459 第五 木耳 = 459 第六 果實類 = 459 第二節 寧夏省の林産資源 = 460 第一款 總說 = 460 第二款 林業の經營 = 462 第一 林政機關 = 462 第二 林業擴充方策 = 462 第三 植林狀況 = 464 第三款 伐木·運材·製材及用途 = 466 第一 伐木 = 466 第二 運材·製材及木材取引竝に用途 = 466 第四款 林産品 = 467 第三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畜産資源 = 468 第一節 甘肅省の畜産資源 = 468 第一款 總說 = 468 第二款 牧畜狀況 = 473 第一 羊 = 473 第二 牛 = 479 第三 馬 = 482 第四 驢 = 484 第五 ? = 485 第六 豚 = 486 附, 牛·馬·豚等の飼養法 = 486 第七 駱駝 = 487 第八 鷄·家鴨 = 489 第九 養蜂 = 489 第三款 畜産品 = 490 第一 羊毛 = 490 第二 豚毛 = 502 第三 駱駝毛 = 503 第四 牛毛 = 503 第五 皮類 = 504 第二節 寧夏省の畜産資源 = 511 第一款 總說 = 511 第二款 家畜の種類 = 514 第三款 畜産品 = 514 第一 羊毛 = 514 第二 その他の家畜毛 = 518 第三 羊皮 = 518 第四 その他の皮革 = 519 第四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水産資源 = 520 第一節 甘肅省の水産資源 = 520 第一款 魚類 = 520 第二款 鹽 = 520 第一 槪說 = 520 第二 鹽政槪況 = 521 第三 産鹽の種類 = 522 第四 主産地の狀況 = 523 第五 運鹽方法 = 526 第二節 寧夏省の水産資源 = 527 第一款 魚類 = 527 第二款 鹽 = 527 第一 鹽政槪況 = 527 第二 各産鹽區鹽質の優劣 = 529 第三 主要鹽産地の狀況 = 529 一 花馬鹽池 二 惠安堡鹽池 第五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藥材 = 531 第一節 甘肅省の藥材 = 531 第一款 槪說 = 531 第二款 藥材の主産地·種類·産額 = 531 一 藥材の主産地域 二 産地·産額 三 各種藥材の市價 第二節 寧夏省の藥材 = 534 一 槪說 二 主要藥材の産地·産額 第六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鑛産資源 = 536 第一節 甘肅省の鑛産資源 = 536 第一款 總說 = 536 第二款 石炭 = 538 第一 蘭北炭田 = 538 一. 皐蘭縣 二. 景泰縣 三. 山丹縣 四. 高臺縣 五. 靖遠縣 六. 臨澤縣 七. 東樂縣 八. 張掖縣 九. 永登縣 一0. 古浪縣 一一. 民勤縣 一二. 武威縣 一三. 永昌縣 一四. 酒泉縣 一五. 玉門縣 第二 ?西炭田 = 549 一. 天水縣 二. 秦安縣 三. 武山縣 四. 甘谷縣 五. 岷縣 大. ?縣 七. 壟西縣 八. 臨?縣 第三 壟北炭田 = 551 一. 華亭縣 二. 固原縣 三. 合水縣 四. 平凉縣 五. 會寧縣 第四 壟南炭田 = 552 一. 武都縣 二. 成縣 三. 徽縣 四. 兩當縣 第五 甘肅省炭田地質及炭層 = 553 第三款 鐵鑛 = 555 一. 靖遠縣 二. 徽縣 三. 兩當縣 四. 成縣 五. 永登縣 六. 山丹縣 七. 西固縣 八. 文縣 九. 禮縣 一0. 武都縣 一一. 鞏昌縣 一二. 景泰縣 一三. 秦安縣 一四. 武山縣 一五. 慶陽縣 一六. 天水縣 一七. 華亭縣 一八. 平凉縣 一九. 酒泉縣 二0. 武威縣 二一. 皐蘭縣 二二. 會寧縣 第四款 金鑛 = 559 一. 酒泉縣 二. 安西縣 三. 敦煌縣 四. 高臺縣 五. 張掖縣 六. 臨澤縣 七. 東樂縣 八. 古浪縣 九. 皐蘭縣 一0. 楡中縣 一一. 靖遠縣 一二. 臨?縣 一三. ?縣 一四. 文縣 一五. 西和縣 一六. 永登縣 第五款 其の他の諸鑛物 = 562 第一 銀鑛 = 562 第二 銅鑛 = 562 第三 鉛鑛 = 563 第四 マンガン鑛 = 564 第五 水銀·鋼砂·砒鑛 = 564 第六 石炭岩 = 565 第七 寶石 = 565 第八 硝石及明礬 = 565 第九 石綿 = 566 第十 油母頁岩 = 566 第六款 石油鑛 = 566 玉門縣油田 一 赤金堡油鑛 二 白楊河村油鑛 第二節 寧夏省の鑛産資源 = 570 第一款 總說 = 570 第二款 石炭 = 571 第一 賀蘭山炭田 = 571 一. ?口縣 二. 靈朔縣 三. 中衛縣 四. 中寧縣 五. 平羅縣 第二 靈南炭田 = 575 一. 中衛縣 二. 寧武縣 三. 豫旺縣 四. 中寧縣 五. 金積縣 第三 狼山炭田 = 580 第三款 鐵鑛 = 580 第一 靈武縣 = 580 第二 平羅縣 = 581 第三 寧朔縣 = 581 第四款 其他の諸鑛物 = 582 第一 銀鑛 = 582 第二 方鉛鑛 = 582 第三 硝石 = 582 第四 天然曹達 = 583 第五 其他 = 583 第五編 工業及商業貿易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工業 = 585 第一節 甘肅省の工業 = 585 第一款 總說 = 585 第二款 工業各說 = 589 第一 纖維工業 = 589 一. 毛紡織工業 二. 棉紡織工業 三. 麻絲·麻布工業 第二 化學工業 = 594 一. 燐寸工業 二. 製紙工業 三. 製革工業 四. 洋灰工業 第三 油脂工業(せつけん及蠟燭製造業) = 598 第四 製粉工業 = 598 第五 窯業(陶磁器) = 599 一. 産地 二. 品質及製造高 三. 陶磁器の市價 第六 嗜好品工業 = 601 一. 煙草製造業 二. 釀造業 第七 機械工業 = 604 一. 蘭州機器廠 二. 甘肅造幣廠 第八 印刷工業 = 605 第九 金屬工業 = 605 第十 電氣工業 = 606 第三款 工業合作社 = 607 第一 槪說 = 607 第二 甘肅省に於ける工業合作社 = 609 一. 蘭州に於ける工業合作社の狀況 二. 天水に於ける工業合作社 第二節 寧夏省の工業 = 616 第一款 槪說 = 616 第二款 絨?類 = 617 第一 寧夏省城の花?子(花毛氈) = 617 一. 槪說 二. 製造法 三. 品質及用途 第二 寧夏省城の?毛氈(絨?) = 620 一. 槪說 二. 製造法 三. 製造額 四. 品質·用途 第三 石嘴子に於ける山羊毛布 = 622 一. 槪說 二. 製造法 三. 品質·用途 第三款 寧夏省城の硯 = 625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商業貿易 = 626 第一節 總說 = 626 第一款 西北貿易の槪念と近況 = 626 第二款 甘·寧の主要商品と市場系統 = 630 第一 地方交易品と移出入品 = 630 第二 甘·寧兩省の市場系統 = 630 一. 皐蘭區 二. ?東區 三. ?南區 四. ?西區 五. 河西區 六. 寧夏區 第二節 重要移出入品及運輸狀況 = 633 第一款 甘肅省の移出入品とその貿易額 = 633 第二款 寧夏省の移出入品及貿易額 = 637 第三款 運輸狀況 = 639 第一 水運 = 640 第二 陸運 = 641 一. 駝運 二. 大車 三. 郵包 四. 自動車 第三 空運 = 645 第四 最近運輸系統の變遷 = 645 第三節 商賈及資本家 = 646 第一款 商賈 = 646 第一 ?商 = 647 第二 醬園 = 647 第三 鹽商 = 648 第四 茶商 = 649 第五 隊商 = 650 一. 隊商の進行力 二. 隊商の運搬力 三. 運搬貨物 第六 行商 = 652 第二款 資本家 = 653 第一 槪說 = 653 第二 資本家の種類及投資方法 = 654 一 資本家の種類 二 投資の方法 第四節 商業機關及商業慣習 = 656 第一款 會館 = 656 第一 槪說 = 656 第二 各地に於ける會館 = 657 一. 皐蘭に於ける會館 二. 平凉に於ける會館 三. 寧夏に於ける會館 四. その他の會館 第二款 羊毛に關する商慣習 = 660 第一 甘·寧羊毛の取引槪況 = 660 第二 洋行の慣習 = 662 一. 買出狀況 二. 內地(奧地)洋行 第三 石嘴子に於ける慣習 = 665 一. 羊毛取引 二. 荷造·運搬 第四 寧夏に於ける羊牙行 = 667 第三款 市 = 668 第一 王村(甘肅)に於ける馬會 = 668 一. 槪說 二. 會日 三. 交易の狀況 四. 會の商慣習 五. 市に於ける牙行 六. 金融に及ぼす影響 第二 寧夏に於ける馬會 = 671 一. 槪說 二. 會日 三. 交易の狀況 四. 商慣習 五. 金融に及ぼす影響 第三 平凉に於ける米糧市 = 673 第四 寧夏に於ける米糧市 = 673 第五 菜市 = 674 第六編 財政·金融及度量衡 第一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財政 = 677 第一節 甘肅省の財政 = 677 第一款 槪說 = 677 第二款 財務行政 = 678 一. 豫算の編成 二. 收支の紊亂 三. 稅收の整理 四. 屯積と民糧 五. 附加稅の整理 六. 農民銀行 第三款 財政收支 = 681 第四款 財政改革 = 683 第一 田賦の整理 = 683 一. 槪說 二. 稅率 三. 徵收方法 四. 整理計劃 第二 簿記制度の改革 = 700 第三 營業稅の徵收 = 700 第二節 寧夏省の財政 = 701 第一款 槪說 = 701 第二款 財政收支 = 701 第三款 稅捐の種類 = 712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金融 = 716 第一節 甘肅省の金融 = 716 第一款 金融沿革 = 716 第二款 金融機關 = 717 第三款 金融市場 = 720 第四款 貨幣市場 = 722 一. 通貨 二. 各種貨幣の兌換方法 第五款 農村金融 = 723 第二節 寧夏省の金融 = 725 第三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度量衡 = 727 第一節 甘肅省の度量衡 = 727 第一款 槪說 = 727 第二款 度量衡統一の經過 = 728 第三款 度量衡統一計劃 = 728 一. 新制度量衡の宣傳 二. 各縣舊制度量衡調査 三. 標本器の製作 四. 各縣度量衡檢定記號の規定 五. 各縣公·民用度量衡器の調査 六. 各縣度量衡器具販賣店の調査 第二節 寧夏省の度量衡 = 735 第一款 度量衡統一工作の經過 = 735 第二款 最近の統一工作 = 736 第七編 交通(甘肅·寧夏)附郵政·電政·航空 第一章 陸運 = 739 第一節 舊陸路 = 739 第一款 主要陸路 = 740 第二款 沿道槪況と交通機關 = 741 第一 沿道槪況 = 741 第二 交通機關 = 743 一. 車輛 二. 馱獸 三. 特種陸運機關 第二節 公路 = 745 第一款 槪說 = 745 第二款 幹線公路 = 747 一. 西蘭公路蘭窯段 二. 甘新公絡 三. 甘川公路(北段) 四. 甘靑公路(蘭享段) 五. 華雙公路 六. 甘寧公路 七. 平寧公路 人. 寧包公路(寧臨段) 第三款 支線公路 = 750 一. ?天支路 二. 天馬支路 三. 靖固支路 四. 永樂支路 五. 安敦支路 六. 徽白支路 七. 金李支路 八. 寧鹽支路 九. 鹽韋支路 一0. 靈韋支路 一一. 滾寧支路 一二. 寧定支路 一三. 金靈支路 一四. 寧靈支路 第四款 豫定公路 = 752 一. 甘川公路南段 二. 成碧公路 三. 張寧公路 四. 酒居公路 五. 武定公路 六. 綏新公路寧夏段 七. 蘭夏公路 八. 靖武公路 九. 固秦公路 一0. 平?公路 一一. 同長公路 一二. ?循公路 一三. 臨寧公路 一四. 固峯公路 一五. 武陽公路 第五款 西蘭·甘新兩公路(西北路線)の運營近況 = 757 第一 路線の狀況 = 758 第二 管理機關及現有設備 = 759 第三 運輸管理及運輸狀況 = 759 一 客運 二 貨物運輸 三 運輸能力 第六飮 甘肅省政府建設廳公路養護隊規則 = 761 第三節 大東亞戰爭勃發後に於ける西北路線の新動向 = 763 第二章 鐵路 = 766 第一節 ?海鐵路未成線(寶鷄-皐蘭間) = 766 第一款 槪要 = 766 第二款 ?海鐵路寶蘭未成段の重要性 = 767 第一 經濟上の重要性 = 767 第二 政治及軍事上の重要性 = 770 第二節 豫定鐵路 = 772 一. 甘新鐵路 二. 甘靑鐵路 三. 甘川鐵路 四. 包蘭鐵路 五. 汾蘭鐵路 六. 臨寧鐵路 七. 長寧鐵路(長安-寧夏) 八. 安敦支線 第三章 水運 = 776 第一節 黃河の水運(上流) = 776 第一款 槪況 = 776 第二款 運輸狀況 = 778 第三款 民船と皮筏子 = 779 第二節 其他河川の狀況 = 781 第一 甘肅省東南部を流るるもの = 782 一. 涇水の上流 二. 渭水の上流 三. 嘉陵江の上流 第二 甘肅·寧夏の中部を流るるもの = 782 一. 額濟納河 二. 白亭河 第三 甘肅省西部を流るるもの = 783 一. 疏勒河 二. 黨河 第四章 郵政·電政 附 航空 = 784 第一節 郵政 = 784 第一款 槪況 = 784 第二款 郵局及代辦所の所在地 甘肅省·寧夏省 = 786 第二節 電政 = 787 第一款 電信 = 787 第一 有線電信 = 788 第二 無線電信 = 789 第二款 電話 = 790 第一 甘肅省 = 790 第二 寧夏省 = 791 第三節 航空 = 791 第五章 甘·寧の旅 = 794 第一節 甘肅東路 = 794 長安·皐蘭間經過地及各地間距離 第一 長武·涇川間 = 795 第二 涇川·平凉間 = 796 第三 平凉·隆德間 = 797 第四 隆德·靜寧間 = 799 第五 靜寧·會寧間 = 800 第六 會寧·定西間 = 801 第七 定西·皐蘭間 = 802 第二節 甘肅南路 = 804 皐蘭·成縣間經過地及各地間距離 第一 皐蘭·?沙間 = 805 第二 ?沙·臨?間 = 806 第三 臨?·渭源間 = 807 第四 渭源·?西間 = 808 第五 ?西·武山間 = 809 第六 武山·禮縣間 = 810 第七 禮縣·西和間 = 811 第八 西和·成縣間 = 811 第三節 甘肅北路 = 812 平凉·石嘴子間經過地及各地間距離 第一 瓦亭·固原間 = 814 第二 固原·靈武間 = 814 第三 靈武·寧夏間 = 818 第四 寧夏·石嘴子間 = 819 第四節 ?縣(陜西)より武山に至る = 820 主要經過地及各地間距離 第一 ?懸·馬鹿鎭間 = 821 第二 馬鹿鎭·淸水間 = 821 第三 淸水·天水間 = 822 第四 天水·甘谷間 = 822 第五 甘谷·武山間 = 822 第五節 包頭より寧夏を經て皐蘭に至る(沙漠行) = 824 主要經過地及各地距離 第一 包頭·臨河間 = 825 第二 臨河·?口間 = 826 第三 ?口·石嘴子間 = 830 第四 石嘴子·寧夏間 = 831 第五 寧夏·中衛間 = 833 第六 中衛·一條山間 = 834 第七 一條山·皐蘭間 = 837 第六節 西蘭公路自動車行(皐蘭より長安ヘ) = 837 第七節 黃河上流を下る(皐蘭より包頭ヘ) = 841 第八編 甘肅·寧夏兩省の歷史及名勝·古蹟 第一章 歷史 = 851 第一節 序言 = 851 第二節 先秦時代の甘肅·寧夏と西戎·??·月氏 = 855 第三節 秦漢時代の甘肅と匈奴·抵羌 = 856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代の甘肅 = 859 第五節 唐の?右道 = 861 第六節 西夏の興亡 = 863 第七節 元·明·淸の甘肅省 = 865 第八節 結言 = 866 第二章 甘肅·寧夏兩省の名勝·古蹟 = 867 第一節 古蹟 = 867 第一款 燉煌千佛洞 = 867 第二款 節園 = 874 第三款 古酒泉 = 876 第四款 瑤池 = 876 第五款 月牙泉 = 877 第六款 甘泉 = 878 第七款 流沙 = 879 第八款 三危山 = 879 第九款 漢延渠 = 879 第二節 關隘 = 880 第一款 玉門關 = 880 第二款 陽關 = 881 第三款 金城關 = 882 第四款 嘉?關 = 883 第三節 山嶽 = 883 第一款 六盤山 = 883 第二款 賀蘭山 = 884 第三款 ??山 = 885 第四款 皐蘭山 = 886 第四節 寺觀 = 887 第一款 莊嚴寺 = 887 第二款 普觀寺 = 887 第三款 宏仁寺大佛 = 887 第四款 萬壽寺木塔 = 888 第五款 北塔及西塔 = 889 第六款 白雲觀 = 889 第五節 碑碣 = 890 第一款 岳忠武碑 = 890 第二款 淳化閣帖石 = 891 第三款 墩臺 = 891 第六節 景勝 = 892 第一款 小四湖 = 892 第二款 黃河鐵橋 = 892 第三款 靑銅峽 = 893 第四款 鳴沙山 = 894 第五款 西津橋 = 894 第六款 柳湖書院 = 895 圖版 甘肅·寧夏地質圖 = 卷頭 黃河の皮筏(甘肅·寧夏水運) = 口繪 皐蘭の水車(甘肅省農業) = 口繪 蘭州市街圖 = 182 蘭州市街 = 184 蘭州の水汲 = 187 五泉山 = 200 臨?縣城 = 202 ?沙縣城 = 205 渭源縣城 = 207 定西縣城 = 213 會寧縣城 = 215 ?西縣城 = 217 平凉縣城 = 217
第八卷 新疆省
目次 第一編 自然環境 = 1 第一章 地理的特相 = 1 第一節 槪觀 = 1 第一款 位置及境界 = 1 第一. 地理的位置 = 1 第二. 地勢上の位置 = 10 第三. 境界の沿革 = 13 第四. 省境と民族移動 = 18 第二款 面積と土地 = 23 第二節 地形及地質 = 29 第一款 地勢 = 29 第二款 山脈 = 31 第一 崑崙山脈 = 32 第二 天山山脈 = 32 一. 天山本脈 二. 那林喀喇山脈 三. 布古爾山脈 四. 博羅?洛山脈 五. 阿拉套山脈 六. 塔爾巴哈臺山脈 第三 阿爾泰山脈 = 34 一. 大阿爾泰山脈 二. 南阿爾泰山脈 第三款 水系 = 35 一. 塔里木盆地區域 二. 天山山脈區域 三. 準?爾盆地區域 四. 阿爾泰區域 第一 塔里木盆地區域 = 36 一. 塔里木河 二. 渭干河 三. ?墻河 第二 天山山脈區域 = 37 一. 海都河 二. 伊犁河 第三 準?爾盆地區域 = 38 一. 額米爾河 二. 瑪納斯河 三. 洛克倫河 四. 奎屯河 五. 博羅塔拉河 第四 阿爾泰區域 = 39 一. 額爾齊斯河 二. 烏倫古河 第四款 地質 = 40 第二章 氣象 = 45 第一節 總論 = 45 第一款 氣象調査 = 45 第二款 氣候區 = 48 第二節 氣候要素 = 50 第一款 氣溫 = 50 第二款 氣壓と風 = 56 第三款 降雨 = 59 第四款 降雪と結氷 = 63 第五款 四季 = 64 第三章 新疆·靑海兩省の動植物 = 69 第一節 二大奧區と鄕土相 = 69 第二節 野生の馬と驢馬 = 71 一. 野馬 二. ?? 第三節 游牧民と馬乳酒 = 74 一. 酸?子 二. ?子酒 第二編 人文 = 79 第一章 沿革 = 79 第一節 淸朝以前 = 79 附·西域諸國略志 = 84 一. 南道諸國 二. 南道以南の諸國 三. 北道諸國 四. 北道以北の諸國 第二節 淸朝 = 88 一. 自治機關 二. 官治機關 第三節 民國成立後舊國民政府成立前の省制 = 92 新疆省行政組織系統 阿爾泰特設官署 第四節 國民政府(舊)成立後の省制 = 102 第二章 現行省縣行政制度 = 107 第一節 總說 = 107 第二節 省公署及邊防督辦公署 = 112 第一款 省公署 = 113 第二款 新疆邊防督辦公署 = 116 第三節 區縣地方行政 = 119 第一款 特殊行政區制度(區行政長公署) = 119 第二款 縣行政(縣署) = 122 第三款 蒙·哈·回各王公及留住地 = 123 第四款 省內蟠踞の諸政權 = 126 一. 迪化(烏魯木齊)政權 二. 哈密政權 三. 阿爾泰政權 四. 喀什政權 五. 和?政權 第三章 軍隊 = 131 第一節 淸代新疆省に於ける軍隊の編制 = 131 第二節 民國に於ける軍隊の編制 = 135 第四章 民族と文化 = 143 第一節 人口 = 143 第一款 漢代西域の人口 = 143 第二款 第十九世紀末に於ける歐米人の人口推定 = 145 第一 天山南路に於ける人口推定 = 145 一. 村落 二. 城市 三. 游牧民 四. 羅布地方の住民 第二 天山北路に於ける人口推定 = 152 第三款 現在の人口 = 152 第一 人口數 = 152 第二 人口の分布と密度 = 162 第二節 住民 = 164 第一款 總說 = 164 第二款 各種族別人口數及分布の狀況 = 167 第三款 主要種族槪說 = 172 第一 回族 = 172 一. 纏回 二. 漢回(回回) 三. 哈薩克 四. 布魯特 五. 其他の回族 第二 漢族 = 181 一. 兩湖幇 二. 京津幇 三. 甘肅幇 四. 山西幇 五. 雲南幇 六. 陜川幇 七. 三江幇 第三 蒙族 = 184 第四 滿族 = 185 第五 外國人 = 186 第三節 敎育 = 187 第一款 淸朝以前の漢文敎育 = 187 第二款 民國以來の敎育 = 188 第三款 事變前後の狀況 = 191 第四款 國民敎育の趨勢 = 192 第四節 言語 = 195 第一款 總說 = 195 第二款 唐代の言語 = 195 第三款 新疆古語の發見と史學及言語學 = 197 第四款 宋時代の回?言語及文字 = 198 第五款 現代新疆の言語 = 199 第三編 都市 = 201 第一章 總說 = 201 第二章 省都 〓 迪化(烏魯木齊) = 210 第一節 位置及沿革 = 210 第二節 市街及人口 = 211 第三節 官公衙及各種施設 = 213 第四節 市民の生活及民俗 = 214 第五節 氣候 = 215 第六節 交通·通信 = 216 第一款 交通 = 216 一. 交通 二. 航空路 第二款 通信 = 219 第七節 産業·貿易 = 219 第一款 工業 = 220 第二款 農牧業 = 221 第三款 鑛業 = 221 第四款 商業貿易 = 222 第八節 名勝·古蹟 = 223 第三章 重要都市 = 225 第一節 迪化行政區 = 225 第一款 昌吉 = 22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呼圖壁 = 22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三款 綏來 = 22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古蹟 第四款 乾德 = 23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阜康 = 23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六款 孚遠 附·鄕鎭 三臺 = 23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附·鄕鎭三臺 第七款 奇臺 = 23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八款 木壘河 = 23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 第九款 ?善 = 24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古蹟 第十款 七角井(設治局) = 24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節 哈密行政區 = 245 第一款 哈密 = 24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 第二飮 鎭西 = 25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三款 伊吾(設治局) = 255 第三節 伊犁行政區 = 255 第一款 本區の槪說及沿革 = 255 第二款 伊寧 = 25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三款 綏定 = 260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四款 ?爾果斯(拱辰) = 26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鞏留 = 26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六款 博樂 = 26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三. 名勝 第七款 精河 = 26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八款 特克斯(設治局) = 267 第四節 塔城行政區 = 268 第一款 塔城(塔爾巴哈臺) = 26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額敏 = 27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古蹟 第三款 沙灣 = 27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四款 烏蘇(西湖) = 27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和什托落蓋(設治局) = 27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五節 阿山行政區 = 276 第一款 承化(承化寺) = 27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布倫托海 = 280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三款 布爾津 = 28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四款 哈巴河 = 28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五款 吉木乃 = 28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六款 布爾根 = 28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七款 可可托海設治局 = 284 第八款 靑格里河設治局 = 284 第六節 焉耆行政區 = 285 第一款 焉耆(哈喇沙爾) = 28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輪臺 = 28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三款 吐魯番 = 28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四款 尉犁(新平) = 29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若羌(?克里克) = 29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六款 且末(?墻) = 29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七款 托克遜設治局 = 297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八款 庫爾勒設治局 = 29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七節 阿克蘇行政區 = 301 第一款 阿克蘇 = 30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二款 溫宿 = 30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三款 烏什 = 30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四款 阿瓦提 = 30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五款 柯坪 = 30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産業 第六款 拜城 附·鄕鎭 賽里木 = 310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附·鄕鎭賽里木 第七款 庫車 = 31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八款 沙雅 = 31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九款 托克蘇 = 316 第八節 喀什行政區 = 316 第一款 疏附(喀什?爾) = 31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二款 疏勒 = 32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三款 巴楚 = 32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四款 伽師 = 32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五款 英吉沙 = 326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六款 莎車 = 327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七款 葉爾羌 = 329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一般槪況 第八款 澤普 = 33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一般槪況 第九款 麥蓋提 = 33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十款 蒲犁 = 332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十一款 烏魯克恰提設治局 = 33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九節 和?行政區 = 334 第一款 葉城 = 33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第二款 皮山 = 335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三款 墨玉 = 337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産業 四. 名勝·古蹟 第四款 和? = 33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五款 洛浦 = 341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六款 策勒 = 343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第七款 于? 附·鄕鎭 尼雅 = 344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市街及人口 三. 交通 四. 産業 五. 名勝·古蹟 附·鄕鎭尼雅 第八款 賽圖拉設治局 = 348 一. 位置及沿革 二. 一般槪況 第四編 産業資源 = 349 第一章 農産資源 = 349 第一節 農業 = 349 第一款 槪說 = 349 一. 農業の地位竝に趨勢 二. 農業區域 三. 灌漑竝に水渠 四. 土地制度 第二款 農業の生産形態 = 357 一. 耕地 二. 農戶及耕地所有面積 第三款 農民及農村經濟の情況 = 359 一. 農民數竝に農民階級 二. 農民の負擔 三. 農民の經濟生活 四. 農村の副業問題 第四款 農業の改善施設 = 364 一. 槪說 二. 移民墾殖事項 三. 農村救濟竝に農事改善施設 第二節 農産品 = 372 第一款 食糧品 = 372 第一 米 = 372 一. 耕地面積·産額 二. 耕作·收穫 三. 品質·用途 四. 米價 五. 主産地 第二 麥類 = 377 一. 耕地面積及産額 二. 耕作·收穫·用途 三. 主産地 第三 豆類 = 380 第四 雜穀類 = 381 一. 耕地面積·産額 二. 主産地 第五 馬鈴薯 = 382 第二款 嗜好品 = 382 第一 茶 = 382 第一 煙草 = 383 第三 罌粟 = 383 第四 麻烟 = 384 第三款 纖維原料品 = 384 第一 棉花 = 384 一. 耕地面積·産額 二. 栽培·收穫及品質 三. 主産地 第二 苧麻 = 387 第四款 搾油用農産品 = 387 一. 落花生 二. 胡麻 三. 油菜 第五款 養蠶 = 388 一. 槪說 二. 桑樹 三. 養蠶法 四. 主産地 第六款 疏菜 = 389 一. 槪說 二. 種類 第二章 林産資源 = 393 第一節 總說 = 393 一. 森林地區竝に面積 二. 樹種竝に分布情況 第二節 森林の利用竝に林政狀況 = 395 一. 森林の利用 二. 林政狀況 第三節 林産品 = 397 第一款 槪說 = 397 第二款 主要果樹類の栽培狀況 = 398 第一 葡萄 = 398 一. 葡萄の栽培 二. 葡萄の種類 三. 葡萄の採取及乾燥 四. 葡萄の市價·販路 五. 産額その他 第二 杏 = 402 一. 杏の栽植 二. 杏の種類 三. 乾燥法 四. 産額その他 第三 梨 = 404 一. 梨の栽植法 二. 種類及收穫 三. 産額その他 第四 林檎 = 406 一. 栽植法 二. 種類 三. 産額 第五 桃 = 407 一. 桃の栽植法 二. 種類 三. 産地·産額 第六 莎棗子 = 408 第七 ?榴 = 409 第八 胡桃 = 409 第九 酸梅 = 409 第十 桑實 = 410 第十一 巴且 = 410 第十二 櫻桃 = 410 第十三 棗 = 411 第三章 畜産資源 = 412 第一節 總說 = 412 一. 槪說 二. 家畜數 三. 牧區及牧民 四. 牧畜業の利得 五. 牧畜行政及施設狀況 第二節 各地牧畜狀況 = 415 第三節 各種家畜の狀況 = 416 第一款 羊 = 416 一. 洋の種類 二. 産地及産額 三. 買付及輸送 第二款 馬 = 419 一. 種類 二. 飼育狀況 三. 主産地竝に取引狀況 第三款 牛 = 421 一. 種類·用途 二. 主産地及産額 三. 買付及輸出狀況 第四款 駱駝 = 423 第四節 畜産品 = 424 第一款 羊毛 = 424 一. 槪說 二. 種類 三. 品質及等級 四. 主産地及産額 五. 羊毛の買付及整理 第二款 駱駝毛 = 429 第三款 馬尾·馬? = 430 第四款 羊皮 = 430 一. 槪說 二. 産額及主産地 三. 羊皮の買付 四. 羊皮筒 第五款 牛皮及馬皮 = 433 一. 牛皮 二. 馬皮 第六款 羊腸 = 433 第七款 各種野獸皮類 = 434 一. 槪說 二. 各種野獸皮 第四章 鑛産資源 = 438 第一節 總說 = 438 第二節 金屬鑛物 = 440 第一款 金鑛 = 440 第一 山金 = 440 第二 砂金 = 441 第三 埋藏量 = 443 第二款 銅鑛 = 444 第三款 鐵鑛 = 445 第四款 銀鑛 = 446 第五款 白金 = 446 第六款 鉛·錫·? = 446 第三節 非金屬鑛物 = 447 第一款 石炭 = 447 第一 埋藏量と炭質 = 447 第二 鑛區と産額 = 448 第二款 石油 = 450 第一 産地及産狀 = 450 第二 産量と品質 = 453 第三款 鹽鑛 = 455 第一 採鹽 = 455 第二 鹽場 = 456 第四款 玉石 = 457 第五款 その他の鑛産 = 458 第五章 水産資源 = 460 第一節 漁業 = 460 一. 槪說 二. 河川湖沼に於ける漁獲狀況 第二節 鹽業 = 461 一. 槪說 二. 種類及産地 三. 鹽の成分 四. 採鹽及産額 五. 鹽政及運鹽販賣狀況 六. 運鹽里程及運費 七. ?鹽價格 第六章 藥材 = 481 一. 槪說 二. 産地及種類 三. 主要藥草 第五編 經濟 = 483 第一章 工業 = 483 第一節 槪說 = 483 第二節 纖維工業 = 488 第一款 綿絲紡績及織布 = 488 第二款 製絲及絹織物 = 489 第三款 毛織物 = 490 第三節 化學工業 = 492 第四節 油脂工業 = 493 第五節 製粉其他の食料及嗜好品工業 = 493 第一款 製粉業 = 493 第二款 嗜好品及食料品 = 494 第六節 其他雜工業 = 494 第七節 電氣事業 = 496 第二章 商業貿易 = 497 第一節 總說 = 497 第二節 商業槪況 = 503 第一款 原料供給源としての新疆 = 503 第二款 生産品市場としての新疆 = 506 第三款 省內市場取引槪況 = 508 第三節 輸移出入貿易 = 511 第一款 槪說 = 511 第二款 貿易額 = 513 一. 新疆省對ソ聯貿易統計 二. 新疆省對ソ聯貨物輸出表 三. 新疆省に於けるソ聯輪入貨物表 四. ソ聯の對東亞諸國貿易比較表 五. 民國二十三年(自一月至十月)新疆省對ソ聯輸出入重要商品統計 六. 新疆省輸出入荷爲替貿易平均統計 七. 新疆省天津貿易貨物統計表 八. 民國十六年新疆省對印度貿易統計 九. 民國十六年新疆省對阿富汗貿易統計 十. 民國十六年新疆省對支那本部貿易統計 第三款 貨物の貿易經路 = 530 第一 對ソ貿易通路 = 530 一. セルギオボ-ル-塔城 二. 阿拉木圖-伊犁 三. 安集延-疏附 第二 對支那本土貿易通路 = 531 一. 陜甘大道 二. 內蒙小草路 三. 外蒙大草路 第四節 新疆輸入貨物の銷路 = 533 一. ソ聯商品 二. 支那商品 第五節 ソ聯商人の羊毛買出方法 = 535 第六節 新疆の經濟事象を支配するもの = 537 第三章 財政 = 540 第一節 總說 = 540 第二節 財務行政機關 = 544 第三節 財政收支 = 545 第四節 財政收支の內容 = 557 第四章 金融 = 576 第一節 槪說 = 576 一. 硬貨 二. 紙幣 第二節 金融機關 = 580 第三節 農村金融 = 586 第六編 交通 附·郵政及電政 = 590 第一章 陸運 = 590 第一節 主要陸路 = 591 第一款 省內通路 = 592 第一 天山南路 = 592 一. 天山南路の幹線路 二. 天山南路循環路 三. 沙漠橫斷路 第二 天山北路 = 605 一. 天山北路幹線路 二. 烏蘇·塔城間 三. 迪化·承化(承化寺)間 第三 天山南北兩路間の橫斷路 = 613 一. 吐魯番·迪化間 二. 托克遜·迪化間 三. 伊犁·焉耆(喀喇沙爾)間 四. 伊犁·阿克蘇間 第二款 外省との交通路 = 617 第一 支那本土より省城迪化に至る通路 = 617 一. 外蒙古經由 二. 壟海線經由 三. シベリヤ鐵道經由 第二 甘肅省への交通路 = 618 第三 外蒙古との交通路 = 620 一. 奇臺より厚和(舊歸綏)に至る通路 二. 哈密より包頭に至る通路 三. 奇臺より科布多に至る通路 四. 承化より科布多に至る通路 第四 靑海省との交通路 = 623 第五 西藏との交通路 = 624 第六 印度との交通路 = 625 第七 ソ聯との交通路 = 625 一. 南路 二. 北路 第三款 運輸機關 = 627 第二節 公路 = 629 第一款 旣成公路 = 630 第一 甘新公路星迪段 = 630 第二 迪塔公路 = 630 第三 烏伊公路 = 630 第四 吐魯番·疏 附 公路 = 631 第五 新綏公路 = 631 第六 ソ聯との聯絡公路 = 632 一. 塔城·伊犁斯克線 二. 塔城·愛古玆(セルギオポ -ル)線 三. 伊犁·阿拉木圖(アルマアタ)線 四. 疏附·安集延(アンヂジヤン)線 五. 吉木乃·セミパラチンスク線 第二款 豫定線 = 634 第一 疏勒·皐蘭線 = 634 第二 疏勒·土耳哥爾特線 = 634 第三 莎車·蒲犁線 = 635 第四 奇臺·科布多線 = 635 第五 綏來·承化線 = 635 第六 承化·科布多線 = 635 第七 承化·吉木乃線 = 636 第三款 中蘇公路(新疆段)の運營槪況 = 636 第二章 鐵道·水運及航空路 = 640 第一節 鐵道 = 640 第一款 孫氏の實業開發計劃案と新疆省 = 640 一. 西北鐵道系統及その擴張線 二. 中央鐵道系統 三. 高原鐵道系統 第二款 鐵道豫定線 = 647 第一 甘新鐵路(南北線) = 648 第二 甘新鐵路支線(吐魯番·疏勒間) = 649 第三 迪化·鎭西鐵路 = 649 第四 伊犁·承化鐵路 = 650 第五 迪化·承化鐵路 = 650 第六 烏蘇·塔城鐵路 = 650 第七 焉耆·?羌鐵路 = 651 第八 伊犁·和?鐵路 = 651 第二節 水運 = 651 第一款 額爾齊斯河の水運 = 652 第二款 伊犁河の水運 = 653 第三款 塔里木河の水運 = 653 第三節 航空 = 654 第三章 郵政及電政 = 656 第一節 郵政 = 656 第一款 郵局所在地 = 657 第二款 郵務槪況 = 658 第二節 電政 = 661 第一款 電信 = 661 第一 有線電信 = 661 第二 無線電信 = 662 第二款 電話 = 662 第四章 新疆紀行 = 664 第一節 皐蘭より迪化へ(盛夏の候) = 664 一. 皐蘭·武威間 二. 武威·酒泉(肅州)間 三. 酒泉·星星峽間 四. 星星峽·哈密間 五. 哈密·吐魯番間 六. 吐魯番·迪化間 第二節 吐魯番より疏附へ(二月より七月に至るの候) = 669 一. 吐魯番·焉耆間 二. 焉耆·輪臺間 三. 輪臺·阿克蘇間 四. 阿克蘇·疏附間 第三節 疏附より于?へ(盛夏の候) = 674 一. 疏附·葉城間 二. 葉城·和?間 三. 和?·于?間 第四節 于?より?羌に至る小路行 = 677 第五節 和?河に沿ひて下る(九月) 〓 和?·阿克蘇間 = 678 第六節 天山橫斷(十月初旬)阿克蘇·綏定間 = 680 第七節 綏定より迪化へ(十一月の候) = 684 一. 綏定·精河間 二. 精河·烏蘇間 三. 烏蘇·迪化間 第八節 烏蘇より塔城へ = 686 第九節 科布多より迪化へ(九·十月の候) = 687 一. 科布多·沙札蓋臺間 二. 沙札蓋臺·奇臺間 三. 奇臺·迪化間 第十節 奇臺より承化に至る(十月の候) = 691 第十一節 承化より塔城へ(十一月初旬) = 693 第十二節 タクラマカン沙漠橫斷(冬季) 〓 且末·庫車間 = 696 第五章 往古西域の交通路 = 701 第一節 總說 = 701 第二節 北道及南道の行程 = 710 第一款 玉門北道 = 710 第二款 陽關南道 = 711 第三款 結語 = 713 第七編 歷史及名勝·古蹟 = 717 第一章 歷史 = 717 第一節 槪說 = 717 第二節 前漢時代 = 721 第三節 後漢時代 = 727 第四節 三國-隋代 = 730 第五節 唐代 = 732 第六節 宋代 = 735 第七節 元代 = 737 第八節 明代 = 738 第九節 淸代 = 739 第十節 民國時代 = 753 第二章 名勝·古蹟 = 761 第一節 自然の形勝地 = 761 第一 羅布諾爾 = 761 第二 天山 = 765 第三 蔥嶺 = 769 第四 大戈壁 = 770 第五 塔里木河 = 772 第六 火焰山 = 775 第七 塔勒奇山峽 = 776 第二節 史上の古蹟 = 776 第一 古疏勒國都 = 776 第二 烏孫の地伊犁 = 779 第三 烏魯木齊 = 785 第三節 考古學的遺址 = 788 第一 樓蘭遺址 = 788 第二 ミランの遺跡 = 801 第三 エンデレの遺跡 = 806 第四 ニヤの住居址 = 807 第五 ダンダン·ウイリ-クの遺跡 = 808 第六 ヨ-トカン遺跡 = 811 第七 ラワ-ク寺院址 = 813 第八 高昌都城址 = 815 第九 アスタ-ナの墓地 = 820 第十 交河破城址 = 822 第十一 ソルチユク遺跡 = 823 第十二 赫色爾(キジル)千佛洞 = 824 第十三 スバシ·レンガル = 830 第十四 庫木土喇佛敎遺跡 = 831 第十五 マラル·バシ = 833 第十六 烏壘碑 = 834 第十七 石器時代遺跡 = 835 第四節 古生物遺存地 = 836 第一 盤龍類化石發掘地 = 836 第二 新疆二齒獸化石發掘地 = 838 第三 水龍獸發掘地 = 839 附 新疆方面探檢年表 = 839 圖版 支那奧地氣象圖(別刷) = 卷頭 蒙古族の養牛 = 口繪 天山の仙境 = 口繪 西域出土の諸國語古文書(第七編名勝古蹟參照) = 口繪 西域長史李柏より焉耆王に送りし書牘の草稿(東晉時代の古文書, コンチダリヤにて發見) = 口繪 吐魯番盆地圖 = 33 疏附の回敎學校 = 193 迪化市街圖(別刷) = 210 迪化の城門 = 211 迪化南郊のソ聯租界地市街 = 212 迪化城內の牌樓 = 217 迪化城內の繁華街 = 223 迪化郊外鑑湖の勝景 = 224
|